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启黄金年代 > 第899章 女人的战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宪并不认为合资建立企业这件事情新北这一次拒绝了就算完了。

虽然在没回来之前,关于饮料八大王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收购过程他不太了解,但是就算是膝盖想,故事的发展也不仅仅会是这些在当时如日中天的企业,主动拥抱外资才导致自己的覆灭。

李宪就不信,在这八个饮料厂里,就没有哪怕是那么一家,有把自己的牌子做成全国第一甚至走出国门的野心的。

就算是没有野心,类似亚洲沙士这样的地方『性』饮料,拥有足够养活自己的市场,有这几十年的市场口碑,可以说是小而美的典范。小成本运营,出产相当不错的利益。这样的企业不论从那个方向上来考虑,都断断没有主动合资的动机。

所以类似这种合资,或者说是并购,背后如果说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致使管理层不得不妥协,李宪是不信的。

所以在意识到了已经有人把主意达到了唯你身上,而且已经付诸行动的那一刻,李宪就已经打定了主意。

这一波不论如何,自己绝不能陷入被动的局面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宪不得不感叹于自己此前的决定。

什么决定

让卡佳出书,也就是面前这本中国可以说不的决定

这本书是什么书

因为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而被清『政府』判处死刑的大才子金圣叹,曾经点评过水浒等古典名着。老先生评价水浒时说这是一部“怒书”。意思就是说,这本书是作者因为对大清不满才产生创作冲动的文艺作品,暗藏了鼓动社会革命的意思在里面。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可以说不也是一部怒书。

但是这本书中的“怒”不是为了鼓动革命,而是宣泄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中国青年早已抑制不住的民族自信

李宪是看过这本书的。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着名的豆瓣评书网上。在当时,这本书被普遍理智的,高学历的,具有独立思维和国际眼光的用户们,评为“五『毛』宝典”。评论其是“基本把一个国人能想到、没想到的所有仇视、黑化西方言论总结归纳到极致”的一本书。并且,一大票高素质的用户们还为这本书打上了“垃圾”和“愤青”的标签。

好奇心驱使下,还在上高中的李宪在县城一个小巷子里的旧书摊掏到了一本已将受『潮』泛黄的说不。并且在看完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之后,从此再不登录豆瓣道不同,不相与谋。

这本书写什么的

其实整本书,只写了四件事情。

谁说不

对谁说不

就什么事情说不

为谁说不即“说不“是为了扞卫谁的利益。

总结起来,这本书的出现,主要就是对西方一方面将中国视作一个新兴大市场而资本倾入,另一方面,又因为中国的历史,体制和国民思想种种方面的原因,对中国大肆的唱衰与舆论践踏做出了回应。

谁说不

中国

对谁说不

所有贬低中国的,践踏中国的

就什么事情说不

为了西方不断的妖魔化中国,一方面指责人权问题,另一方面却在不断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限制中国阻碍发展说不

为谁说不

为了千千万万有爱国报国之心的青年说不

这本书,诚然偏激。

但是如果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这种偏激是可以理解的;1989年以后,中美双方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谈判。1991、1994、阿美利加贸易代表多次在向国会提交的知识产权报告中将中国列入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点国家”名单,并进行贸易制裁;1993年7月23日发生了“yh号”事件。当时,阿美利加指控中国“yh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y,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制裁。“yh号”货轮被军舰飞机『逼』迫在达曼港停靠接受检查,船上的所有船员在严重缺水断粮的情况下生活了三十三天。

1993年9月24日,中国“申奥”失败,京城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

而在同一时期,中国还在为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而艰难地进行入世谈判。

那一谈,谈了整整十年,将谈判代表的青丝谈成了白发。

如果能理解这些,那么书中类似“阿美利加谁也领导不了,它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阿美利加的完蛋只是时间上的事情不出十年,最多十五年,阿美利加经济一定会出大问题”、“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世界上的一切和平进步,无一不得惠于中国的功德”等等言论就不能说是偏激。

因为在当时,已经改革对外了十几年做出了几乎天翻地覆改变的中国仍然苦苦不能进入to这个贸易圈子。因为在当时,当京城出现在申办奥运的名单上时,绝大部分的外国人还抱着“这样一个贫瘠的,落后的,野蛮的国度与城市有什么资格”的质疑。

因为在当时,我们虽然在发展,但还不强大

而这本书的原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李宪让卡佳写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自从沪市学院一行之后,他就觉得当下一些学者的风气,实在是可恨。

不说现在自己在商业领域的感受,单单就说对于历史讲,当下需要这么一本“怒”书,去激醒一部分人。去激醒新一代的青年

至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奋斗。

这本书,如果他不去亲自『操』作的话,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会在96年的8月份面世。也曾经火爆一时,但是正因为李宪知道后来二十年人们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所以才决定去优化它。

将一本纯粹发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怒书,变成一部有清晰的观点,有完整且逻辑缜密的论点,并且有逻辑体系支撑的预言的,讲理的书。

本来是不着急的。

李宪的想法是在年后,将这本书以期刊的方式在北方青年上发表。

但现在,他认为这本书,该到了面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