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九十四章 布局(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日后,大唐朝廷常朝。

皇帝李治当殿任免几个地方官,并且接受宰相建言,黜置一些地方赈灾事务……

贺兰敏之位列朝班,可他对于这些事情既不感兴趣又无心插话,微微闭着眼睛,神游天外……直到,他感觉周围有了些动静,方回过神,此刻已是谢恩退朝。

和往常一样,贺兰敏之没有被留下“议政”,于是迈开大步径直走出宫门。正当他准备招呼自己亲卫时,却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孔,当下心念一动,又回转宫中。

“汝可知‘水师衙门’所在?”贺兰敏之随意找了一个小宦官问道。

“知道,在……”

“甚好,带路。”贺兰敏之懒得自己找,直接吩咐了一句。

皇宫里,那些没有品级的小宦官,本就和仆役差不多,哪里敢说“不”字,只能应允。

如今“水师衙门”可比过去气派多了,不仅门开得大了点,就连“水师官衙”匾额也是新做的,而且题字落款乃是“司空”李绩。

“敢问上官……?”守在门口的两名胥吏并不认识贺兰敏之,是以行礼相问。

“本官‘羽林左卫中郎将’,拜会冯都督。”贺兰敏之嘴里说着话,脚步却没有停下,反正胥吏也不敢拦阻。

“拜见将军,请容吾等通传。”一名胥吏恭声说完,见贺兰敏之没有停下意思,赶紧对同伴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赶紧去禀报,而自己则小心翼翼在后跟随。

“水师官衙”正堂,冯宝高坐上位,堂下站着四名中低级官员,而其身侧则有一名胥吏随侍。

“禀大都督,‘广州’上报,护航商贾出海,得资财三万贯,沿途缉盗得脏银折八万余贯……”

“此有常例,不必细说,快马传令‘广州’,从今往后,护航一事不得收取任何钱财,专注靖海、缉盗,非军务,不得参与,违者严惩不怠。”冯宝随即又想起什么,再道:“此令行文水师各部,不得有误。”

“喏!”旁边那名胥吏赶紧回应,且用笔记下。

“以‘水师’护佑商船,得钱财而建大船,此乃互利之事,冯兄缘何改了主意?”贺兰敏之很是不解。因为在他记忆中,当初在“广州”,冯宝可不是现在这个说法。

“此一时彼一时也。”冯宝先前已经注意到贺兰敏之进屋,此刻见其发话,便回应道:“‘水运司’自筹护卫船队已然就绪,此等民间事,朝廷不宜过度插手,况大军远离钱财,乃强军之道。”

“确也如此。”贺兰敏之早就听冯宝与谢岩提过“军队经商”害处,是以赞同。

“都退下吧,有事明日再议。”冯宝一言打发下属离去,而后邀贺兰敏之来到自己“公事房”里。

落座,上茶。

冯宝这才问:“贺兰兄怎知吾今日来此?”

“汝之亲卫宫外候着,一望便知。”

冯宝恍悟,随即颔首,又道:“听闻‘中书’许公上表,称‘陛下平突厥、灭辽东,一统华夏,如此盛世,当祭告天地,行泰山封禅!’,不知陛下意欲何时?”

自从灭了“辽东三国”,大唐皇帝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禅”这件事,那在朝廷里早就不是秘密。

然贺兰敏之知道,冯宝关心此事,还有另外原因。

“上元节”逛“游春园”期间,冯宝曾请托贺兰敏之打听皇帝“封禅”之期,因为他非常想借远行奏请皇帝巡阅“水师”。因为他非常清楚,强大海军对于大唐王朝意味深远!只不过,此事光靠嘴说,大唐皇帝及各位宰相乃至诸多朝臣们,谁都没有见过一支强大舰队出现在海面上时的那份壮观景象!

在大唐朝臣的认知当中,“水师”不过是一些士兵操弄大一些的渔船,即便前隋鼎盛时期“水师”船只,实际也不过大两号渔船罢了。虽然朝中都知道“长安号”和“洛阳号”,可真正见过的人几乎没有,耳闻远不如目睹。

尤其是“五千料”大船建造速度很快,预计两年内必定完成船体,那么,要是能够由皇帝陛下主持下水仪式,顺便再赐个船名,最后来一场海上阅兵,冯宝相信,绝对可以震撼帝心,如此当为日后“水师”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封禅”日程,越早知道,越好安排。

贺兰敏之可不知冯宝心中真正打算,故而拜见皇后姑母时,仅仅顺口问了一句,没下文便作罢。

冯宝听闻贺兰敏之言及“不明”,情知他并未放在心上。

好在冯宝对此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且根据所知道的历史事实,张口言道:“陛下‘封禅’,告功业于‘天’,此乃旧仪!今大唐拓边万里,疆域远胜秦皇汉武,陛下文治武功乃史书未闻,故应有新仪也。”

贺兰敏之闻言一怔,显然不明所以,脱口而问:“‘封禅’礼制传承已久,何需‘新仪’也?”

“天为‘乾’,地为‘坤’。陛下天子也,持礼‘祭天’理所应当,然历来‘祭地’多有逊不足。今,皇后母仪天下,何不领命妇‘祭地’?天地万物合‘阴阳之道’,‘阴阳互济’实属‘天道’,如此岂非善也。”

贺兰敏之听完冯宝这段话后,着实惊愕不已!原因并不是因为内容,而是提出让皇后参与“封禅”,此举完全符合皇后心意,可他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泰山封禅”,皇帝陛下已经决定,之所以尚未定章程,最根本原因就是武皇后想要参与,但这事向来与皇后无关,故即便皇帝有心应允,那也需要考虑周详,起码得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行。

贺兰敏之听祖母杨老夫人提过,虽有心相助,这也不知从何下手。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冯宝不仅猜出皇后心思,竟然还给出了解决方法,震惊之余自然大喜过望。

贺兰敏之与冯宝太熟了,因此连敷衍都免了,直接告诉冯宝:“兹事体大,上意未明,不可擅言。”然后借口不打扰其公务,匆匆离去。

冯宝很清楚,贺兰敏之不会离开皇宫,急匆匆而去,定是拜见武皇后去了。于是再次回到正堂,翻阅公文,他得尽快处理完公事,然后回家。

“娘娘,贺兰侯爷求见。”王福来递了一条微湿手帕给武皇后,同时低声禀道。

“宣”武皇后几乎不作多想,而后用手帕擦拭一下双手,再看了看自己眼前修剪过的一盆小花,露出颇为满意的微笑。

如同往日,简单见礼后,武皇后赐座。

武氏家族小门小姓,人丁不旺,加之武皇后素来厌恶两个兄长,即便贵为皇后,也基本不理睬。然若安坐皇后宝座,娘家势力大小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武皇后多年以来,不断设法提携侄儿贺兰敏之,寄予厚望。

幸好贺兰敏之还算争气,远行西域,南下出海,北征“辽东”,虽不是统兵大将,却也混得累累功勋,如今掌军中精锐“羽林左卫”,俨然已是朝堂重臣,武皇后欣慰之余,更是看重。

“敏之,番外进贡奇珍,汝不妨挑几件。”武皇后言语间,给了王福来一个眼神。

王福来当然是心领神会,急忙取出一份礼单,恭恭敬敬递给贺兰敏之,同时谄笑道:“侯爷,都是些稀罕物……”

“谢过姑母。”贺兰敏之并没有给王福来说完的机会,且接过礼单看都没有看一眼,而是拿在手上,眼望武皇后道:“侄儿今日听闻一事,特来禀明。”说着,微微转首,目光扫视一旁诸多宫女、宦官。

“退下。”武皇后见贺兰敏之有话要说,便淡淡吩咐一句。

转眼间,绝大多数宦官和宫女退出,仅仅留下寥寥数人。

贺兰敏之当然知道这些人都是皇后姑母的绝对亲信,所以毫无保留将今日拜会冯宝之事和盘托出……

武皇后听罢,面色如常,只眼中流露一抹讶然,盖因冯宝所言,皆为其心中所想,只是尚未思虑周详,故未曾禀奏皇帝。换而言之,皇后欲领“封禅祭地大典”一事,根本无人知晓,也就是说,冯宝告知贺兰敏之的话,是“建言”,是揣测上意且给出解决之道,只是这个“上意”,不是皇帝,而是“皇后”。

每一个上位者都欣赏能够解决自己棘手问题的下属,哪怕自己有了方法,但那份“心”却是极其难得,需要重视,更需要“褒奖”。

可是,即便武皇后有心,却也不能随随便便赏赐一个外臣,更何况,她还不知道冯宝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心念电转之下,武皇后很快有了主意,突然问了一句令贺兰敏之意想不到的话:“敏之,‘荣安’可安好乎?”

“哪个‘荣安’?”贺兰敏之一时间想不起来,脱口而问。

“侯爷,娘娘义女,‘荣安郡主’。”王福来赶紧小声提醒。

贺兰敏之闻言恍悟,急忙回道:“听闻一切尚好。”

“也该见见了。”武皇后微笑言道:“王福来,差人请冯狄氏与荣安入宫。”

“谨遵娘娘懿旨。”王福来毫不犹豫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