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见众人都赞同李恪的办法,心中很为李恪的才能感到高兴,他对房玄龄道:“尚书省再好好拿出个详细的方案,明天早朝的时候大家再讨论讨论。”

房玄龄拱手道:“臣领旨。”

众人见到李恪又出风头,心中想法不一,封德彝和萧瑀是高兴,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惊讶,高士廉则是一脸的沉思,长孙无忌除了嫉妒,还开始对李恪更加戒备起来,他没想到李恪三番两次在李世民面前展露才华,如此怎么能行呢?该是想个办法的时候了。

李世民接着又讨论了几件大事,李恪没有在发表任何观点,即便李世民向问,他也故意找借口推脱掉,因为李恪今天已出尽了风头,做人不应该太贪心,总该给别人留点机会吧,不然会遭到集体针对的。

果不其然,见李恪保持沉默,李承乾和李泰便开始针锋相对起来,李承乾和李泰可都不是单打独斗,后面有一大票支持者,于是场上引经据典,唇枪舌战,好不壮观。

李恪津津有味的看着场上的各路大神打嘴仗,差点忘乎所以,忘了今天的正事,还好有李孝恭在一旁使眼色提醒。

眼看已到了晌午,李孝恭觉得事情该开始了。

还不待李孝恭开口,就有人先忍不住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监察御史王洎出班奏道:“微臣弹劾赵国公长孙无忌,欺压关中商贾,打击西域胡商,利用职务之便利,谋取不义之财货,此人不惩、此风不除,恐自此以后西域商路断绝,关中财货凋敝,请陛下明鉴!”

此言一出,大殿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大臣们纷纷瞪大眼睛看着这位监察御史,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关键是这王洎是李泰的铁杆支持者,难道是卫王要对付自己的亲舅舅,大家都一脸诧异的望着李泰,但他们发现自己猜错了,因为此时的李泰一脸铁青。

李泰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这王洎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李泰之前就得到消息,今天有人会对长孙无忌下手,长孙无忌也是他的政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便商量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衬一把,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顺势而为把长孙无忌搞下去,并没有说要率先发动攻击,引起长孙无忌的仇视。

说白了,李泰还是非常畏惧他这位位高权重的舅舅,对这次针对长孙无忌的风暴并不是很有信心。

但王洎又有自己的想法,他身为御史,弹劾大臣是他的主要职责,强大的自尊,不允许他拾人牙慧,等别人弹劾过后他才跟风弹劾…

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新唐书·百官志三》有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简单来说,这帮家伙官儿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没有他们管不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这帮监察御史可以“风闻奏事”!

风闻奏事,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谣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到了唐朝,已经成为国家律例。

顾名思义,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只要听说了,可以去核实,也可以不核实,都能作为弹劾的基础。

当然,单纯的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与核实过材料之后的“与风闻雷同”,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威力足够!

尤其是对于名声很差的官员,简直就是致命的!虽然不一定能令其领受国法的制裁,但是降职罢官,却对轻而易举!

所谓“三人成虎”,这么多的监察御史全部弹劾一个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门,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这个被弹劾的官员简直就是“坏透了”,已经成为官场的耻辱,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为过……

但这也只是针对一般的官员,他长孙无忌是什么人?

当今皇帝的大舅子,太子的亲舅舅,关陇集团的扛把子,是能顺便弹劾的吗?

居然有人敢拔其虎须,是吃了豹子胆,还是有人给撑腰?

形势不明,没人敢轻易发表意见,即便是亲近长孙无忌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对,静观其变。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颜平静似水,不见喜怒。

王洎身边另一位监察御史出班奏道:“微臣监察御史王坛,弹劾申国公高士廉,纵子行凶,屡次辱骂亲王,殴打重臣、官员,甚至于长安街头将僧人殴打至重伤,嚣张跋扈、目无王法,恳请陛下明察,将其严惩,以正国法,还关中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众人又是一惊,今天这是怎么了,弹劾完长孙无忌还不够,怎么还弹劾起高士廉来了,高士廉不仅是长孙无忌的舅舅,更是门下省侍中,当朝宰相,德高望重。

王坛话音刚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监察御史张钊,弹劾赵国公长孙无忌结党营私,祸乱朝纲!”

张钊过后又有不少御史站了出来相继发言,不是弹劾长孙无忌,就是弹劾与长孙无忌相近的人。

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到将要窒息……

这时,黄门侍郎褚遂良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启奏道:“民间素有俗语: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便是国法律例,亦讲究人赃俱获、物证俱全。没有证据,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认罪?如今,多位监察御史联名弹劾赵国公,所言之真伪,并无明确证据佐证,再说赵国公乃当朝重臣,德高望重,是以,臣请陛下三思。”

监察御史张钊便出声道:“黄门侍郎此言差矣。臣等身为御史台之监察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赋予的神圣职能,但凡朝中官员皆可弹劾,何故长孙无忌便能例外?如此道德尽丧、罔顾国法之败类,难道阁下还要维护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