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286章 墙头芦苇随风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门洞后面的清军炮甲逃散一空,新军炮兵仍然持续不断的进行着炮击,一直将西华门内的几门红衣大炮击毁才算罢休。

朱弘栋看了这场炮战,就知道清军肯定是要利用地形继续顽抗,想方设法给新军造成损失。

朱弘栋默算了一下攻城以来清军的损失,清军在应天府原先有七千人,其中三个牛录的满洲大兵,另外有两千人的汉军八旗,另外四千人的绿营。

假设清军利用得到新军来袭这个消息之后的几天准备时间,从周围调集军队防守应天府。

从反应时间上估算,最多也就只能从周围一百里范围内调集绿营。

距离应天府最近的府城,应该是长江对岸的滁州府,即便是太平府距离应天府也在一百里之外。

而滁州府的援兵想要抵达应天府,需要跨过长江,耗费的时间更多,估计是完全来不及的。

所以此时应天府内能够得到的援军,最多也就是附近两三个县城的守军,满打满算有两千人就已经烧高香了。

攻城以来,总共消灭了三千多清军,其中有三百来个满洲大兵,其他都是汉军和绿营。

看来清军剩下的满洲大兵比较多,这才让清军维持住了战斗意志。

估计在满洲大兵眼中,汉军和绿营都是炮灰,死多少都不心疼。

朱弘栋在心中计算完,已经基本明白,接下来皇城和宫城的争夺战,可能要面对三千到五千的汉军和绿营,以及六七百的满洲大兵。

朱弘栋想了想,再一次下令。

“架云梯,上城墙。”

虽然西安门城门已经被打开,但是朱弘栋压根不打算从城门进去。

万一清军在城门两边安放几门火炮,新军进去多少就得报销多少。

随着朱弘栋的命令,几队士兵抬着长长的云梯,通过玄津桥,来到西安城门两侧的皇城城墙下。

几架云梯被立起来,搭在皇城城墙上,几个士兵在身后狙击手的掩护下爬上皇城城墙。

有士兵小心的跑过皇城城墙,来到城墙背面的女墙,探头一看,立刻倒吸一口凉气,赶紧缩头跑了回来。

这个士兵一溜烟的跑下云梯,来到朱弘栋面前。

“报告王爷!清军在皇城和宫城之间,准备了大量的火炮,各个式样的火炮都有。”

朱弘栋微微皱眉。

果然不出所料,清军就没打算轻易的认输,这是要跟他玩塔防游戏。

朱弘栋掏出皇城的平面图,招呼那个士兵,让他将清军在皇城和攻城之间的布置标注出来。

皇城和宫城城墙之间并不是一片白地,同样有大量的建筑。

西安门到西华门之间是西安门内大街,在西安门内大街北侧是内府诸库,在西安门内大街南侧是内宫诸监,再往南一点则是大名鼎鼎的东厂和西厂,只不过这里的建筑是属于南京西厂和南京东厂。

在皇城的西南角,也就是从西安门进了皇城城墙向右一拐的方向,则是南京守备府,类似于应天府的城防司令部。

清军就是利用西安门内这众多的建筑,布置了大量的火炮阵地,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火炮,全都聚集在这里。

有曲射的虎蹲炮,也有直射的弗朗机炮、二将军炮、二将军炮之类的,甚至还有红衣大炮。

如此众多的火炮形成严密的交叉火力,新军要想从西安门冲进去,肯定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朱弘栋知道清军严阵以待的炮兵阵地,肯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想了半天,没有着急攻击进入。

朱弘栋招来邢季,邢季一脸兴奋地来到朱弘栋面前,本以为这次对皇城和宫城的攻击已经没二团的份儿了,结果没想到居然还有新的任务。

“邢季,你带领二团有战斗力的部队,封锁皇城各个城门,构筑街垒,务必能够抵抗住清军的反扑。”

“是!”

邢季高兴的接受命令,带着手下的部队,沿着西安门外的街巷向两侧展开。

朱弘栋派出一半儿的狙击连去辅助邢季,随着二团开始包围整个皇城,间歇的战斗不断在各处发生。

邢季牢记昨天巷战中的教训,这回打得非常灵活,充分利用手中拿破仑炮和狙击手的优势,一点点将清军的顽抗击碎。

将散落在外的清军一点点清理干净,逐步押回皇城。

朱弘栋一直倾听着二团从城市各处传来的枪炮声。

接近中午的时候,二团的枪炮声才逐渐停歇下来,并且这些枪炮声,最后在皇城对面的朝阳门汇合,估计二团已经完成对皇城的封锁。

果然没过多久,有传令前来复命。

“报告王爷,独立二团圆满完成任务,已经将皇城各个城市全部封锁,清军再也别想冲出皇城一步。”

朱弘栋随即下令。

“全军吃午饭!”

得到命令之后,新军停下所有攻势,开始就餐。

就在朱弘栋休息的时候,方大陆前来禀报。

“王爷,赵之龙、朱国弼、徐文爵、李弘济、汤国祚、张拱日、王铎、卢九德等求见犒军。”

朱弘动听了这一串陌生的名字,面带迷茫。

“这都是些什么人?”

方大陆手拿一摞名帖,递给朱弘栋。

朱弘栋手拿一摞镶金烫银的名帖,在手里敲了敲,随手递给旁边的黄宗羲。

“太冲,本王在江南压根没有什么熟人,你为本王解释解释,这都是些什么人?”

朱弘栋心里明白,这个时候能给他递过来名帖的,八成都是当初主动献城的那一帮人。

这是见到他马上要把清军消灭了,应天府就要光复了,准备冒出来继续站回大明朝这边。

墙头芦苇随风倒,说的就是这帮人。

哪边强就倒向哪边,哪边胜利他们就站在哪边,永远保证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心中压根没有任何民族家国的概念。

如果不是现在还要披着大明朝的马甲,顶着大明朝的名头做事情,朱弘栋肯定会把名帖上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拉到十字街头开刀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