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征战天下 > 第四十六章 接任出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终究是没来,李秀宁才过来一会,夫妻俩还没有来得及说上两句话,身着鱼龙常服的李渊就大跨步进来了。

外面的守卫没一点声音,应该是李渊制止了他们的通传,两个太阳穴高鼓的老太监在门口停了下来,并没有跟进来。

罗禹和李秀宁愣了一下,忙下跪行礼参见,李渊今天表现得很和蔼可亲,他笑着道:“起来吧,今晚朕来值守,秀宁,你有身子,外面天寒,没事就别出来,在府里安心养胎。”

罗禹刚想说话,李秀宁抢先道:“儿臣谢过父皇关心,下次不会再犯,这就先回去了。”说完朝罗禹眨了眨眼,意思是夫君,你辛苦了。

李渊又笑道:“去吧,父皇要跟罗禹商量一下山东军略。”

李秀宁听完愣了一下,她隐隐感觉二弟世民可能已经不在长安,而是赶往前线去了,父皇要跟夫君商讨山东事宜,那可能夫君也要出征山东了……

想到这里,她的心莫名一痛,本来可以陪夫君一起再上沙场的,但肚里怀着孩子,如何去得?

唉,这场大战真的来得不是时候,父皇都要亲自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让罗禹再上战场,他老人家何尝不痛苦?

但身为大唐公主,罗禹又是她夫君,身份是大唐驸马,无论从国还是从家说起,罗禹都有责任帮父皇排忧解难。

她没有停顿,坚定的走出了大元帅府,她相信夫君能完胜敌人,取得胜利,为大唐增添荣耀。

罗禹看着李秀宁离去的背影,心情很复杂,李世民不来,他也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已经不在长安了,至于去了哪里,按战局发展来说,秦州的可能性最大,玉门关那边的战事不太妙。

秦州道行军总管是刘弘基,他资历是够,但要他指挥对西域十几国联军一战,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李世民过去刚好能总领那边的十余万兵马,先稳定局势再说。

李渊看着李秀宁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朕对不起秀宁,她本不该受这些苦的。”

罗禹沉默,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李渊做为父亲,爱护女儿没有错,做为大唐皇帝,有些决定他不得不做,哪怕伤害到家人,至少他比龟藏太郎为了自己的统一大业牺牲女儿身体,要仁慈得多了。

感伤从来就不是李渊这种大人物长时间保持的情绪,太多的事要他去处理,没时间去感伤。

“罗禹,你对山东局势有何看法?”果然,当李秀宁的背影消失不见后,李渊就恢复了一代帝王的气概,问起罗禹的意见。

“陛下,倭国此次联合四夷入侵,出兵之前肯定会扫清后方,免去后顾之忧,无论是田中家还是龟藏家掌权,都会这么做,如今山东战局他们在占优的情况下选择退回大海,微臣认为,他们是想换地方登陆,避开侯将军和赵宋强兵……”

既然李渊发问,罗禹就把自己心中所想全部说出来,现在不是藏拙的时候。

“那你认为他们会在哪里登陆?或者说哪里适合他们再次集结那么多兵马,而不被轻易发现?”

“回陛下,山东南面有很多适合的地方,但微臣有个大胆的想法,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南的地方登陆……”

“你这想法可有根据?”

“微臣以为,一则越向南气温就越高,更有利于他们涉水登陆,二则南边的盐城一带平原众多,利于他们集结兵马,我大唐兵力未曾布防,方便他们长驱直入,三则那里刚刚经过对宇文化及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他们上岸后可假扮流民,混在其中,以方便日后与我军对战时暗中捣乱。”

“如何破之?”李渊点点头,言简意赅。

“为防止他们杀回马枪,侯将军的兵马暂时不便南下,可急调牛将军和薛将军的兵马沿海向南搜索前进,不必再去山东了。”

“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牛进达和薛万彻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若要他们彻底解决倭国之患,恐心有余而力不足。”

终于说到点子上了,罗禹心中叹道:“你想我过去就下令,别搞得上战场像我求你似的,你还能落一个满足臣下愿望的名声。”

心里如此想,话却不能如此说,罗禹很想一战解决倭国之患,但如今的大唐在水军这一块远远落后于被大海包围,长时间水战的倭国,再说了,内陆船只到了大海上,经不起惊涛骇浪的,想要渡海东征,无疑是有去无回的结果。

“陛下,征倭军只要守住东边沿海地区就算是大功一件,想要彻底解决掉他们,没海上战舰和一支训练有素的海上强军,是不可能的,任谁过去结果都一样。”罗禹不接招,既然你不痛快,那我也没必要上赶着领受这一个烫手山芋。

“如果朕有两百艘海上战舰加五万早就熟悉海战的精兵,你能保证灭了倭国吗?”李渊似笑非笑的看着罗禹。

这话说得妙,罗禹才说没有渡海的舰船和强大的海军,李渊就顺着他意思,说有两百艘战舰加五万精兵,他想要拒绝也不知从何说起了。

“陛下,您所言当真?”罗禹有点不可置信的看着胸有成竹的李渊,他到底还有多少布置是极少数人才知道的。

“朕金口玉言,怎会诓你?朕说有就有,朕早在东海的翁山县(今舟山群岛)组建了舰队,以刘仁愿为统领,辖战舰一百九十八艘,兵员五万,五年前便开始秘密练兵,如今,已是海上蚊龙,朕将这支威武之师交与你统领,可有信心灭了倭国?”

这还有什么话说?但罗禹还是有点怀疑,他从没有在水战上表现出热情,更别说海战了,李渊为何会认为他有能力统领海军作战,单纯的欣赏和猜测,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

五年前就开始训练这支海军,那还是前隋大业四年,杨广对李家监视那么严,怎会不知道时为唐国公李渊这么大的动作?除非是杨广亲自命令李渊训练这支海军的,其中到底有何秘密,现在恐怕只有李渊知道了。

“陛下,微臣对水战的理解远不及张亮将军经验丰富,为何要把这支训练有素的强军交由微臣来统领?微臣怕有负陛下重望,不能克顽敌,反而损兵折将,有损大唐军威。”

“你小子是不是想屁股开花了?朕既然说出了口,自然不会是空穴来风,就这样说定了,罗禹听旨!”李渊这是不讲道理了,他只想让罗禹尽快的赶往翁山县接手东海海军,至于为何要这样安排,罗禹还不配知道。

“微臣不敢抗旨,但想跟陛下讨要一份新的军规,在异国他乡作战的军规。”罗禹也光棍,你想拿旨意来压我,那我总得提一点条件吧。

“说!只要不是太过份,朕都应了!”李渊更光棍了,他松了口气,罗禹对倭国的恨他不知道从何而来,当他接到潜伏在罗禹身边的内侍报告时,他都不敢相信罗禹对倭国入侵山东时的表情,狰狞而愤怒,那眼神让从战场上下来的内侍都有几分胆寒。

“陛下,现行军规的二十七斩和十不准微臣无异议,但身在异国,微臣不敢保证麾下众将士会有出格之举,所以,微臣先说明,在倭国无论征倭军违反了上述二十七斩和十不准军规任何一条,微臣都按军规处置,但军规以外,还请陛下不予追究任何责任。”

李渊奇怪的看了一眼罗禹,唐军军规共有二十九斩十二不准,罗禹各少说了其中两条,却又不明说是哪四条,也就是说唐军军规中的任何二斩二不准,罗禹都能干,还不能怪罪。

看着罗禹清澈的眼神,李渊觉得有点悬,这小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起军规,倭国之战他会给大唐带来惊喜,却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但这是倭国先挑起来的战争,唐军是被动抵抗,如果有能力打回去而忍着,太憋屈了。

将让这小子去倭国撒野吧,只要打了胜仗,捅娄子不可怕,不服就再打过,谁叫你先来惹我的!

所谓的王道,就是我想打你跟你说一声;所谓的皇道,就是想打你不说话,大军就开过去了;而所谓的霸道,就是想打你就打你,不需要理由,如果敢反抗,抢了你家,捣了你庙,灭了你国,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对倭国这种挑事的,就该实行霸道,罗禹的想法跟李渊有些类似,就不用给他套什么枷锁了。

“朕准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秀宁那里有什么要交待的赶紧交待,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

“微臣不想跟她当面告别,怕她不忍,微臣也心乱,留书一封就好。”

李渊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坐在几案前挥笔写起圣旨来。

这只是密旨,他说给谁就给谁,刘仁愿那里肯定会有交待的,罗禹不再看,自己还得给李秀宁留书呢。

最终还是逃不过战场的洗礼,罗禹没有单独领过军伍,这次过去,也不会搞一言堂,刘仁愿这员虎将还是得好好用起来,再找找刘仁轨是不是也在那里,有他两人在,对倭之战胜算大增。

李渊写完密旨,交给罗禹一封后说道:“到翁山后才准打开看,明天一早就出发!”

然后不等罗禹应诺,他叫进来门外的一个高手内侍,将另两封密旨交与他,严令道:“限三日内送到刘仁愿军中,有标记的着刘仁愿先按旨意照办,另一封待罗禹到后一齐查看。”

内侍单膝跪地,大声应诺,待李渊挥手后就立即退了出去,坚接着就听到破空之声,这人的轻功很好,难怪李渊要他三日就送到千里以外的翁山。

罗禹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晨曦中的长安,威严而宁静,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或者说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战场的残酷,不是只有你杀人家,人家也能杀你,谁又能保证不败?

给李秀宁的信写了很久,无从说起,选择不告而别会不会有点太过分了,将来她会不会怪他?

李世民的去向李渊没有透露,罗禹也没问,但李渊却给罗禹加派五千卫队,外加两个完整的特战小组,卢晓和程潇都跟着来了。

李渊还特意跟罗禹说起张扬他们,听他的意思是已经派人将花谷所有人都接了过来,也就是说无忧花谷已经人去楼空了。

了却了罗禹一桩心事,他更能投入到对倭战场上去,希望能成功灭了倭国,得胜班师。

但罗禹征战倭国,真能如李渊所愿获胜吗?连罗禹都没有十足的信心,他只能在路上让卫队的人分开几步,拼命的制造散装火药,然后用油纸包裹起来,这些火药要过海,受潮了就没用了。

倭国有石油,虽然他们不懂提纯,但被石油烧上一回,任谁都会不好受,火药能炸灭石油之火,还要想其他办法扑灭油火,泥浆和细沙也要多准备一些。

出征,出征,出征……

罗禹为他原来时空千千万万的抗日英烈复仇去了,这一仗,注定会不同凡响,碧波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