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征战天下 > 第五十章 雷霆首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现在很需要及时的赶到玉门关前线,兰州战事的胜负将影响他的决策。

当初跟薛举交战时让唐军伤亡惨重的那条峡谷官道,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已经看不出来战争的残酷了,走在其间闻不到一丝血腥味。

大自然是很好的清理工,也是很好的医者,大地母亲更是仁慈,她养育的千万孩子却总是不长记性,成天打打杀杀的。

战争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华夏先民们是在总结中教育后来者的,于是就有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之类的谋略书册,当然,现在还没有《三十六计》这本书出现。

李世民的战略思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弄险,他也有资格弄险,一是唐军的装备领先于当下的所有军队,二是他武艺超群,只率几十骑就敢冲阵,冲阵过程中能了解敌军的兵力配置。

如今的兰州战场,薛仁杲被围日久,粮草恐难以为继,但围城的鄯善部应该也不好过,从西宁运粮到兰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七万唐军劳师远征,想要快速解围兰州,只能从他们的粮道上打主意,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破军之策。

特战队早就派了出去打探鄯善部的消息,给他们的指令是无论巨细,全部都要回报,或许,在某些他们不太重视的地方,能找到意想不到的破绽。

全军都在闷头赶路,装备了马蹄铁和轻甲的战马威风凛凛,这支骑兵动用了大唐约一半的战马数量,整整十万匹。

罗禹终于看到了倭国南部的海岸线,刘仁愿身着白甲大踏步来到罗禹面前,行礼道:“将军,前面就是倭国了,还有半个时辰就要涨潮,我军是否趁涨潮时突进?”

罗禹看了一眼东升的太阳,冷冷下令道:“令所有舰船一字排开,能靠多近靠多近,船上投石机以三发为基数抛射火药弹,涨潮前,老子要炸开倭国国门。”

既然已经到了可以攻击的位置,那就别客气,对于日本人,罗禹才不会心存善念。

刘仁愿在训练时见识过火药弹的威力,两百艘战舰,每艘战舰上配有八架投石机,共计一千六百架,每架三发共四千八百发火药弹抛射过去,对面的敌人哪还有命在?

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火药弹爆炸不像刀剑砍杀,铁制的东西都能炸裂,更何况血肉之躯?倭国人要倒大霉了。

罗禹的眼睛里没有任何感情,他现在就想以雷霆万钧之势,让日本人一见到唐军就害怕。

当刘仁愿传令完毕后,唐军还没开始抛射火药弹之时,倭国那边先动手了。

人头大小的石块从低矮的城墙里抛射而出,挟着劲风急袭而来,眼看着就要砸到中间的战舰上。

刘仁愿不慌不忙的挥动了一下手中的蓝色三角旗,在石块砸到范围内的战舰上,随着两侧水军们拉开活扣的粗绳,一张由拇指粗麻绳编制的细孔挡网被拉开,正好挡住了舰身大部位置。

倭国军队投出的石块落到网上后就翻滚着往海水里落去,一时间石块落水之声不绝于耳。

没有受到石块攻击的唐军早已准备好了投掷火药弹了,几乎是和倭国第二轮攻击同时升空,冒着青烟的火药弹高度更高,速度更快的落进了倭国军阵之中。

剧烈的爆炸声和热浪让倭国人知道了火药的威力,惨叫声透过巨响隐隐传来,不等他们回神,收起挡网的战舰上投石机启动,火药弹再次升空,这次没有了倭军投掷过来的石块了。

李世民看着特战队传回来的情报,他眉头紧锁着,鄯善部竟然全军出动,带着大部分粮草来到兰州战场,他们将老弱妇孺全部迁出了西宁,目前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去处,这是没留任何后路啊。

看来刘弘基率军此去西宁不会有什么战果,但他们却能继续北上玉门关,跟薛礼一起救援玉门关战事,虽然在粮草上会有些困难,总比要他们绕回兰州要好。

李世民当机立断,下令刘弘基就地筹集粮草,克日北上,与薛礼一起开往玉门关前线,不必东进兰州了。

这样一来,唐军想要从鄯善部粮道上打主意是行不通了,这一战只能硬碰硬,血战方能见真章。

但硬碰硬要决出胜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而玉门关之战最缺的就是时间。

也不知道薛礼那边怎么样了,他最后传回来的消息是五天前了,特战队一直在试图联系他们,却没有一点回音,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消失了,也不知道刘弘基能不能找到他合兵一处。

李世民很清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很了解薛礼的为人,既然让他领兵先行救援玉门关,就无条件的信任他,或许过几天他的好消息就传回来了。

休息够了就出发,从这里到兰州还有八百里路要赶,进入战场前要合理分配战马和骑兵的体力,不然,这仗没法打。

裴元庆收到特战队传过来的情报,他不太相信松赞干布在开战仅仅一个时辰后,竟然弃了巴中往后退却,仿佛是有意引他南追一般。

唐军进驻巴中县城后,裴元庆召集军中诸将,商讨接下的军略,成都战事紧急,徐世绩那边到底能撑多久谁也不知道。

李渊给了各路大军足够的自由权,一切都以打胜仗为目标,最多要求各战区上下级之间要通力合作,战后不管成败,只须具折呈报回朝庭就行。

很少有君王能做到他这般态度,当然,该派的监军还是会派的,谁都不知道哪些人是朝庭派过来的,或许是副将,也或许是伙夫,但绝不可能是主将就对了……

战争并没有那么多的计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你想再多奇谋妙计,也是白搭。

松赞干布这一撤,裴元庆这边是轻快了,可他的撤退方向好像是成都,这就意味着徐世绩那边的压力将会更大。

攻敌所必救,没想到松赞干布退军也能引起连锁反应,不管裴元庆如何抉择,是一定要追上去看个究竟的,不然他守在巴中一点用都没有。

唯今之计,裴元庆只能挥兵慢慢跟上去,不让松赞干布脱离战场,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掉他。

可机会真的会有吗?你在设计别人,除非人家是傻子,不然,人家也在设计着你。

海浪起伏不停,刘仁愿却稳稳的立在船头,四千多枚火药弹攻击之下,倭国兵马早就被炸得人仰马翻了,要不是前面的海滩上布满了防止行船的铁刺,或许不用等涨潮,他就命令全军涉水登陆进攻了。

大海的风向是多变的,刚刚还在往岛上吹的咸湿海风忽然就转向了,一股烤肉味伴随着火药爆炸后的硫磺味不断飘了过来,唐军这边很不习惯这种味道,正待掩住口鼻时,潮水涨了。

眼看着海水慢慢没过铁刺,刘仁愿下令全部起锚,降帆,准备登陆作战。

说话间,潮水猛涨,船身没有铁锚的束缚,在潮水的带动下一起往海岸边靠去,直至过了铁刺范围后,才又抛锚定住船身。

三千陆战队最先一跃下船,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快速往岸上推进,倭国那边的军队可能是被炸懵了,也可能死伤惨重,并没有出来阻挡。

罗禹还是没有任何表情的看着唐军登陆,他这次过来就是要灭了倭国,让这里变成死地,至少这批倭国人得全部干掉。

火药弹的出现让这个想法成为了可能,倭国现在的城池防御在炸药包面前如同土鸡瓦狗一般,要破城只在一霎那。

以雷霆手段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才是最快解决倭国的方式,他们历来就是欺软怕硬。

海军将士跟在陆战队后面登陆,他们的任务是巩固陆战队占领的前沿阵地,然后继续前进,直至前进不了为止。

火药弹的伤害让他们见识了热 兵器的厉害,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血肉模糊,还有碎成拳头大小的城砖和满天飞舞的投石机碎屑,整个城外阵地如同鬼域,惨不忍睹……

风声呼啸,夹杂着火焰燃烧时的“哔叭”声,再加上烤肉的焦香和人马的屎尿味混在一起,实在是难以形容。

城池内的惨叫声隐隐传来,三千陆战队已经突进到低矮的城墙边上,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炸开还没有多少损坏的铁木城门。

罗禹没有选择让他们爬城墙进城,能避免的伤亡就避免,这是第一战,一个炸药包的事,没必要那么辛苦去爬墙。

刘仁愿想跟上去看看,被罗禹制止了,将军的作用不是每战都亲临最前线,有时候这样做非但没有什么益处,还会影响前军的发挥。

炸药包可不管你是不是将军,挡在它面前能被摧毁的东西,它绝不会客气。

一声巨响传来,紧接着就是地动山摇,陆战队很好的学会了定向爆破,烟雾缭绕之下并没有多少碎片往海军这边疾射过来。

铁木,木材较坚硬,淡黄灰色,有光泽,木材带清雅的香气,供制家具及建筑材料之用,在倭国分布较多,他们用来做城门,如果没有炸药包,想要破开,很难。

定向爆破后扬起的爆炸物疾速的往内城砸了过去,内城房屋的青瓦和木质的门板如何能挡住这种伤害,一阵瓦碎木断声后,紧接着传来了惨叫。

陆战队不等烟雾散开,就直接往洞开的城门冲了进去,血腥味刺激之下,军人的勇猛被放大,他们急需一场杀戮来平息燥动的心。

跟在后面的海军在得到陆战队的前进信号后也紧跟着往前突进,倭国这个前沿县城,注定会成为练狱。

屠城不是目的,唐军想要继续进军,总不能依靠舰船,得实实在在的陆路进攻才能达到罗禹灭亡倭国的战略目标。

这是第一个跳板,也是桥头堡,只能行屠城之举,好保证将来后方的安定。

当然,罗禹并没有跟刘仁愿说起最终目的,他打算以后就按这说法来,后方不稳,军心难安,一路北上,一路杀将过去就是,他才是这支海军的老大。

至于怎么向朝庭交待,罗禹不担心,仗打胜了就行,没必要想那么多,何况还有李渊替他背书,少了的几条军规可以随便用。

首战必须告捷,不然会影响后续战绩,当一回岗村宁次,免去后世多少战乱纷争。

值了!就这么干!

罗禹下定决心,随着刘仁愿下了战舰,在海军胜利的号声中走进了残破不堪的城池,他打算在这里建立第一个指挥部,统一指挥倭国南部的战事,直到将倭国南部十几个县城全部占领。

刘仁愿很担心这样狠辣的手段被百官知晓后东海水军会成为众矣之的,可能会被弹劾成筛子,想要劝罗禹两句,还没开口就被罗禹打断:“你身为军人,执行命令就是,别想那么多,一切后果我担着!”

刘仁愿见罗禹如此说了,也就不再纠结了,战争的残酷不就在此吗?

倭国真就这么容易打跨?罗禹的想法真的能顺利完成吗?

这其中存在太多的变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