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三帝国 > 第165章 激起抗元信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施江说道:“即使你说的都是真的,大宋朝廷在海外七年,为什么没有一点动静,中原的汉人完全看不到朝廷有光复中原的打算,相反,中原百姓只看到大宋朝廷在海外安逸的活着,不仅没有发奋图强,更没有联络中原的抗元武装,难道大宋朝廷是希望蒙古人自己退回草原吗?”

冯欢说道:“施大人归隐田园,却依然关心着大宋的事情,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朝廷也不容易,崖山突围后,二十万将士跟随皇上到了麻逸国,而麻逸国有五百万之众,二十万人对五百万人,朝廷只有采用各种方法在麻逸国立足,麻逸国部落甚至还发动过三次大的叛乱,期间张世杰大人战死,陆秀夫大人战死,皇上两次都是死里逃生,施大人只知道留在中原的汉人不容易,但是你们知道跑到麻逸国的朝廷有多不容易,大宋二十万汉人被五百万部落人包围,部落的人虎视眈眈,他们时时刻刻都想把汉人赶下大海喂鱼,为了在麻逸国立足,皇上都不得不做出牺牲,与蛮夷的公主联姻,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的屈辱,你们还可以埋怨朝廷不作为,而我们又找谁埋怨呢?我们能做的就是韬光养晦,慢慢的发展。”

施江诧异的问道:“陆秀夫大人战死了?”

冯欢说道:“是的,杨勇在蒙古人的蛊惑下发动叛乱,向篡位称帝,还刺杀皇上,所幸皇上福大命大,被人救起,杨勇被诛杀后,文天祥大人带领部队返回神州城平定叛乱,被杨勇的谋士吴又玄和部落团团包围,五万将士,最后突围的只有两万,陆秀夫带领皇上前来营救文天祥,被部落的部队反向冲锋,陆秀夫大人为了救皇上,把自己当做诱饵,与部落的人同归于尽。”

施江问道:“朝廷现在在大宋岛还能被部落威胁吗?”

冯欢说道:“杨勇叛乱,若不是皇上委曲求全,提前与阿罗约部落联姻,阿罗约部落出动二十万大军,这才帮皇上平定了杨勇叛乱,但是阿基诺部落有四十万大军,曼古达图部落有三十万大军,而朝廷连同各地的驻军,所有军队不过二十万,这次平定杨勇和部落叛乱,朝廷损失了八万老兵,可谓元气大伤,皇上不得已,让阿罗约部落的二十万大军进驻神州城,让他们帮助朝廷震慑其他两大部落,并且皇上为了能够稳住阿罗约部落,将还未生育子嗣的阿罗约公主玛丽亚直接册封为贵妃,皇上所做的这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大宋岛上的三百万汉人。朝廷不是不想北伐光复中原,而是朝廷现在还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

施江说道:“大宋当年带领二十万臣民崖山突围,后来又在东南沿海带走了约数十万汉人,近百万汉人都打不过部落武装吗?”

冯欢说道:“施大人,崖山突围前,大宋有带兵经验的将领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跑到大宋岛的将士都是新兵和底层军官,他们原本就没有什么大型会战的经验,更没有领导过大部队作战,大宋的军权原来是张世杰大人掌握,张世杰大人战死后,杨勇掌控了大宋军权,杨勇叛乱被诛杀后,陆秀夫大人掌握了军权,陆秀夫大人战死后,军权短暂的掌握在文天祥大人的手上,之后皇上让谢飞掌握了军权。”

施江说道:“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三人都是科举出身,原本不是带兵的料,三人带兵,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杨勇原来是张弘范的一员副将,率领水师不过千人,根本就没有领军经验,他也能掌握大宋军权,至于你说的现在的大宋军权掌握在谢飞手上,谢飞又是谁,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此人。”

冯欢说道:“谢飞原来是崖山突围时敢死队的一员,后来在陆秀夫的举荐下带领水师前往东南沿海抢人,之后一路晋升为神州城禁军统领,杨勇、陆秀夫去世后,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皇上决定文臣以后不得再带兵,文天祥大人任丞相,军权交付给皇上,皇上便让不满三十岁的谢飞做了大宋的大将军,统领大宋三军。”

施江说道:“皇上让一个没有领兵经验的年轻人做了统领大宋三军的大将军,这不是胡闹吗,怪不得这么多年大宋打不过部落蛮夷武装,照你们这样搞下去,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只会越来越低下,大宋迟早要被部落的人赶下海。”

冯欢说道:“正因为如此,皇上特地派我前来寻找施大人!”

施江问道:“找我做什么?”

冯欢说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宋现在需要一位熟知兵法,能够领兵打仗的大将,现在大宋的武将都太年轻,很多没有作战经验,让他们领军,只能打打蛮夷,如果要想光复中原,必须得寻找一位通晓兵法又有作战经验的将军,而施大人就是这样的将军。”

施江摇摇头说道:“冯大人太高看施某了,施某年轻时的确带领过水军击败过蒙古军队,但是到头来还不是蒙古人的手下败将,你让一个蒙古人的手下败将去做大将军,会直接影响军队的士气的,况且我只懂得水战,陆战和马战一概不知。”

施江看了看草屋说道:“我已经老了,已经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并且忽必烈统一华夏后,也按照中原王朝的做法,尊重儒学,施行仁政,在忽必烈的带领下,中原这些年慢慢的也稳定了下来,虽然忽必烈是蒙古人,但是忽必烈却没有排斥汉臣,大量的汉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继续为百姓谋福祉,中原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已经混战了五百年,虽然最后中原大地没有被汉人统一,但是蒙古人却做到了,百姓们现在已经开始慢慢的适应大元的统治,在大元的治下,中原没有了战争,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而我现在也开始慢慢的适应这种生活了,不想再为一家一姓的荣华富贵而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冯欢没有想到施江已经完全放弃了光复中原的念想,施江说的也对,不管是汉人做皇帝,还是蒙古人做皇帝,只要能还百姓一个天下太平,对百姓而言,谁做皇帝都无所谓。

但是冯欢在情报司工作多年,知道施江只是嘴上这么说,心里未必是这么想的,从施江儿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施向南。

大宋现在在大元的南方,而施江的儿子叫施向南,不会这么巧,施江在心里还是偏向大宋的,只是可能是自己初次拜访施江,施江怕自己是大元派来试探他的,故而表现出大元现在的统治就很好,不想反抗大元。

施江确实有这方面的顾虑,毕竟作为大宋降将,蒙古人对自己还是很忌惮的,前期施江能觉察到自己家周围一直有人在监视自己,只是监视多年后,忽必烈发现施江确实已经放下了夷夏观念,开始认同蒙古人的统治,这才取消了对施江的监视。

施江的想法和大部分汉人的想法一样,不管谁做皇帝,只要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尊重中原文化,尊孔拜祖,大家就会承认他的这个皇帝之位。

忽必烈继位后,在大元境内尊重汉学,拜谒孔子,又自认是华夏族人,统一了中原,平定了战乱,让百姓得以从战争中走出来,当时的大部分百姓已经开始认可忽必烈的统治,如果忽必烈之后大元皇位的继任者是一位仁君,继续让百姓休养生息,说不定大元就可以躲过“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魔咒。

冯欢原本打算回到大都向庄一凡请教后再来游说施江,但是情况紧急,往返一趟大都需要六天,六天会发生很多事情的,自己拜访施江,是因为朝廷对施江的监视已经取消,但是施江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当地保长一定会向官府汇报,官府也一定会向朝廷汇报,朝廷若知道有人拜访归隐的施江,一定会加强对他的监视,甚至会像陈天放一样给关起来,必须在朝廷有所觉察之前说服施江,让他跟着自己离开。

冯欢也看着草屋说道:“施大人这么说,莫不是认可了那句有奶便是娘,中原地区是我汉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蒙古人生活在漠北,双方本应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蒙古人嫌弃自己的生活条件太差,越过大漠,进入长城,强占了汉人的土地,然后认汉人的祖宗为祖宗,继续用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然后你就说忽必烈是一位仁君,给了百姓太平生活,施大人就没有想过,如果不是蒙古人打过来,我们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强盗打进你家,将家主赶跑,自己做了家主,然后用老家主留下来的东西犒劳家人,家人就忘了夺家之恨,认这个强盗为新的家主吗?如果这样做都能被世人认可,那天理何在,纲常何在,我们学习四书五经的意义何在?中原是我们汉人的中原,即使蒙古人再仁慈,也是踏着我们先祖的尸体登上这宝座的,我们不能因为忽必烈给与的小恩小惠就忘记了国破家亡只恨。”

施江说道:“光复中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够付诸实施,现在大元治下有一亿多人口,大宋不过一千万人口,汉人人口仅有二三百万,还要防着部落造反,大宋哪有实力来光复中原,我已隐退多年,也不再像年轻时那般一腔热血,前尘往事,我也不想再回忆了,我现在就是一乡野村夫,只想着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妻儿一个安稳的生活,什么天下、正统、蛮夷、华夏,这些都与我无关了。”

冯欢说道:“施大人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施向南,大元在北,大宋在南,难道就与光复中原没有关系吗?忽必烈虽然给与汉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但是汉人在大元只能是四等民族,虽然忽必烈尊重儒学,但是大元的权利不是照样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忽必烈也开科取士,但是给与读书人的待遇仅仅是县令,汉臣连进入朝廷核心权利机构的资格都没有,大元一亿人口,九千万都是汉人,而权利却掌握在蒙古人、色目人和回回手中,自己却沦为低人一等的下等民族,汉人在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沦为低等民族,这就是你说的太平盛世。”

冯欢继续说道:“汉人的命在大元连一只羊都不值,蒙古人随时都可以杀死汉人,而只需要赔偿一贯钱,汉人一个村庄用一把菜刀,这些就是忽必烈给与汉人的太平盛世,施大人原来是大宋将领,在于夫人新婚之夜可能不会受到蒙古人的为难,但是多少汉家女子,新婚之夜都是在蒙古男人的床上度过的,汉人女子视贞操为生命,而蒙古人却故意夺走汉族女子的初夜,这难道不是对汉人赤裸裸的歧视吗?施大人将来不希望向南娶妻子的当晚,儿媳妇是在蒙古人的床上度过的吧,施大人不到四十岁,将来与夫人很可能还会有孩子,万一是女儿,您总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后也被送到蒙古人的床上吧,即使不为了千千万万的汉家子女,为了向南,您也应该考虑一下。”

施江看着栅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又何尝不知汉人只是得到了太平,却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了,但是我们又能怎么样呢,蒙古人已经在中原建立政权,并且逐渐的稳固下来,要想推翻蒙古政权,谈何容易,大宋朝廷东渡,让我们这些留在中原的汉人完全看不到希望,你们让我们怎么做,直接反抗蒙古人吗?那不就是送死吗?”

冯欢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于是准备再加一把火。

冯欢说道:“施大人,我知道你对朝廷很失望,但是现在皇上亲政了,咱们的皇上虽然年仅十五岁,但是展现出来的权谋却昭示着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施江说道:“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