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梦醒 > 第101章 曾国藩完全错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沈葆桢这么一折腾,湘军对光京的包围自然是解了。吉字营损惨重,曾国荃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回。见到曾国藩后,兄弟二人抱头痛哭。在场的人,也都伤心落泪。

不仅伤心白白牺牲的众多将士,也是痛惜难得的一次大好良机。

曾国藩从此再也不敢再找沈葆桢的麻烦,只求息事宁人,和平相处就好。万没想到,沈葆桢却开始找起曾国藩的麻烦了。

原来,之前九江关道蔡锦青曾经是曾国藩的幕府成员,后来经过曾国藩保奏才得以出任此职,所以蔡锦青内心还是把自己归属于湘军阵营的。

现在出现了督抚漕银之争蔡锦青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后来见形势实在紧急,蔡锦青便在没有得到沈葆桢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做主向曾国藩拨付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沈葆桢抓住这件事,对曾国藩展开了攻击。

首先,沈葆桢向朝廷弹劾蔡锦青,要求严惩蔡锦青。而且又向朝廷提出,以后九江洋税要全部留在江右,专门用来充作江右军的军饷。至于已经划拨的银两,沈葆桢要求必须全数退回。

最后,沈葆桢还威胁,如果朝廷不同意他的要求,他就辞职不干了。

这个时候,正是平乱的关键时刻,不管是朝廷也好,还是曾国藩也好,为了大局都不能让沈葆桢辞职,更不能将其打倒。否则一定会引发黛青阵营内部的分裂和震动,那就真的成了资敌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劝曾国藩顾全大局。

曾国藩当然也只能顾全大局,乖乖的向沈葆桢服软,不仅将已经拨来的一万五千两银子全部退还,而且承诺,以后九江洋税,全部归沈葆桢支配使用,总督府不做任何过问。

在曾国藩看来,自己为了顾全大局,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沈葆桢总该满意,至少该收手了吧?

没想到,完全不是这样。

沈葆桢居然再次上疏朝廷,表示以后整个江右的厘金税银,一两也不再给湘军,全部留给江右军自用。

而此时,湘军已经再次重新组织起了对太平光明国光京的围攻,一决生死的决胜时刻再次来到。而为了一举攻克光京,湘军的围城数量已经由两万激增到了十万,每月的军饷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两银子的高额。而这五十万两银子中,有二十万两是来自江右的厘金。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沈葆桢向向曾国藩投出了终极一枪。

沈葆桢表示,从现在开始,江右全省的所有厘金、税收、关税等等一切收入,全部都归本省全权处理,不再用于供应曾国藩的湘军。

这也就意味着,正在前线拼命死战,围困光京的湘军将立即陷入极端的困境。每天都有人在战斗中牺牲,可是其中很多人居然最后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与其说这些人是战死的,不如说他们是被沈葆桢害死的!他们死的冤啊!

这种形势下,引起军队哗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曾国藩终于再不能忍了。

曾国藩亲自写了一道非常有力的奏折,反击沈葆桢。

曾国藩表示,江右在这个时候突然停止供饷非常危险,不仅会可能导致此次围城彻底失败,更有可能引发军队哗变,造成内部的分裂,使此前多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太平光明国的优势一夜瓦解。

而为了证明自己一直以来对沈葆桢的让步,和沈葆桢的过份,曾国藩甚至打破了官场的潜规则,将自己与沈葆桢往来的公文私信全都发给朝廷,公布于众。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各打五十大板,江右以后的厘金,一半自留,一半供应湘军。

但是沈葆桢赢得了很大的声望,因为他是在维护江右的地方利益。

而且,他这样的行为,非常有效的制衡了曾国藩。

而这其实正是朝廷所需要的。

也就是说,沈葆桢表面上一直是公忠体国,舍生忘我。但实际上他一直通过各种“惊天壮举”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说到底,他就是想要树立自己的名望。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沈葆桢可以说利用了一切机会,不仅不惜一些无辜百姓的生命,也不惜白白牺牲前线将士的生命和难得的战机,更不惜损害黛青帝国的利益。

然而,这样的人,所有人却都惹不起他,反而还要称颂他。因为大多数百姓都说他的好,奉他为“沈青天”。

他把自己所处的形势看得太清楚了。

江右原本就不是非常富裕,这几年连年遭遇战火,民不聊生,百业凋敝,这个时候还要把湘军军费压在他们身上,当然引发地方士绅百姓的不满。

所以,沈葆桢与曾国藩的斗争,使得他收获了巨大的民心。江右地方士绅,都认为沈葆桢真保护了江右的利益,是货真价实的父母官。一时间,整个江右的百姓都像当年广信府一样拥护沈葆桢。沈葆桢好名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而且,也实实在在的扩大了沈葆桢私人兵力。经过与曾国藩的斗争之后,沈葆桢逐渐将江右军的力量扩充到了三万人的规模。这其中主要是借助扣留湘军军费的支持。而沈葆桢之所以要扩张兵力,就是因为他认为,未来只有拥有武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有影响力。

而且,沈葆桢也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太平光明国的覆灭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不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真正令朝廷担忧的反而是毛大不掉的曾国藩及其所建立的湘军势力。

所以这个时候,朝廷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有人出来与曾国藩不对付,从而可以制约小湘军的发展。这样的事情,朝廷一直在做,包括拆分李鸿章和左宗棠建立独立的淮军和楚军,以分其势。

所以,朝廷本来就巴不得减少对湘军的供应。或者说,乐得看见湘军的兵力有所减少。那就省得朝廷以后费事削减了。

但是,如果沈葆桢等到光京城破,朝廷重新安排各方势力的时候,再被动的停止供应湘军,那就不会有自己任何好处了。

只是,朝廷也好,沈葆桢也好,都没有想到曾国藩会在大功完成之后会解散湘军,主动放弃手中的兵权。

说到底,曾国藩才是真正公忠体国,他曾经以为沈葆桢是自己一样的人。

可惜他完全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