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酒海钩沉 > 第2章 酒醒登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且说俩亲兵看一个道士站在河边对着太阳发呆,就想上前问问怎么回事。

走近一看,认识。原来是专门为部队算命测字卜卦的术士苗光裔。

这老道可不是一般人,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至于上床要脱鞋,吃饭掂筷子,就更不在话下。

俩亲兵问,大师在这看啥呢?有稀奇古怪的事说出来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苗老道示意二人不要说话,自己却自言自语的喃喃说,奇怪?怎么会俩太阳呢?科技还没发展到人造太阳的阶段呀!

两个亲兵也纳闷,明明就一个马上落下去的太阳,哪来的两个呢?

只见苗光裔左瞧瞧右看看,搞得挺神秘。忽然间苗老道一拍大腿,喊了一声:原来在这啊!

亲兵随着苗光裔的目光看去,正是赵匡胤睡下的中军大帐!

苗光裔哈哈笑道,自古天无二日,看来要改朝换代了。说完自顾自潇洒的走了,留下两个亲兵愣在当场。

亲兵们聚在一块谈论苗光裔的话,他们也有关系比较好的呀,甭管是打电话还是发微信吧,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整个军队都听说了。

禁军将领杨信、田重进等人睡不着啊,不约而同的聚一块喝酒。随着苗光裔那句话越传越广,几个人也听到了。

这个说,当今天子年幼,难辨是非。我们拼着提着脑袋为他卖命,难保朝里有些奸佞小人告黑状。到时候皇上听信了,咱们怎么死的恐怕都搞不清楚。

那个说,也是啊,不如咱们立一个年龄大的,跟着他干。

有人问,选谁合适呢?

那个一瞪眼,点检大人难道还不是最佳人选嘛!

几人齐声附和,对呀,干脆咱们拥立点检将军吧!

商量妥当,几个人便来找赵匡义和赵普,总之大家都打定了主意,拥立赵匡胤登基称帝。

次日大早,天刚蒙蒙亮,睡了一晚上好觉的赵匡胤被帐外的吵嚷声惊醒,刚开口问干嘛。

就见大帐撩开,赵普带着一帮人进来,齐刷刷跪倒在床前,口称万岁早上好。

赵匡胤吃了一惊,刚要开口说话,就见几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黄袍,上前去也不管老赵穿没穿秋裤,掀开被子将黄袍裹住赵匡胤。

已经完成黄袍加身形式的赵匡胤,还在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你们为了自己的富贵,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顿了顿又说,你们必须要发誓,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我宁愿死,也不能任由你们摆布。话音刚落,伸手拔出佩剑,就要往自己脖子上招呼。

赵普眼疾手快,忙夺下剑,说陛下放心,一切唯您马首是瞻。

当下跪倒,带着一帮将领发誓,不外乎如果不听号令,生孩子没屁眼之类的呗。

赵匡胤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叹了口气说,回到东京,任何人不许抢占府库,不得惊扰皇上和太后,不得杀戮劫掠百姓,违令者,斩!

众人当然唯唯诺诺。

当下赵匡胤发布大宋朝960第一号文件,大军返回东京。

其实这玩意玩的也有点太假了。

首先从开始的辽国北汉入侵到黄袍加身后直接返回后很长时间,也没见跟辽国北汉有任何交战纪录。

再就是那个苗光裔装神弄鬼的一番话,明显就是早就背熟了的台词。

还有外面乱七八糟的商量事,他老赵作为三军主帅竟然允许手下将领聚一块而不管。

另外拔剑抹脖子更是装样子装的有点太过。

主要还是禁军将领们,大多数都是赵匡胤从开始组建禁卫军时候就刻意安排的亲信,那十个结义哥们最能说明一切。

最后返回汴梁时,城里人也早就知道了,由王审琦石守信打开城门迎接。有个禁军副点检韩通想要反抗,被一刀宰了。

刚进城不久,陶谷就拿出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一切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篡位夺权。否则保密工作做的再好,有人反叛的情况下,东京城也不可能得不到一点消息。

综合来看,所谓的被手下硬推着上台,只不过是给自己找块遮羞布罢了。

好在赵匡胤确实够哥们,不像前面那些以不正当竞争上位的皇帝先杀前任,后宰功臣。赵匡胤不但没杀小皇帝,就连后来被俘虏的其他几个地方政权的原国君,也都没有明目张胆的杀害。

最主要的是,这哥们确实有才,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频繁征战,带领华夏儿女走进新时代。仅就这点来说,就足以青史留名。

另外在河南有个民间传说,说的是赵弘殷挑着个担子,两头俩箩筐里躺着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俩。陈抟老祖刚好看到,说你老赵有福气啊,一肩挑二龙。

其实这更是无稽之谈,因为赵弘殷打没结婚就一直在政府部门上班,根本不可能落魄到自己挑着孩子赶路的场景。无非就是人一旦功成名就了,各种好评也就都来了。就像那个说自己不在乎钱,对钱没有概念的家伙,你让他把所有身家学人家裸捐出来,看看还有谁请他在电视上满嘴跑火车的乱忽悠。

赵匡胤真正发迹是在柴荣手下,特别是高平之战中,樊爱能何徽不战而溃。在北周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赵匡胤振臂高呼,勇猛向前,总算是扭转战局,并得到柴荣的信任。

但是柴荣对他那么信任,他却在柴荣刚死一年不到,就夺了人家的江山。从这点来说,也属于白眼狼级别的。

就在陈桥兵变刚回到开封开封城,进入宫门时,一个宫女抱着个小孩急匆匆往外走,刚好和赵匡胤打了个照面。赵匡胤便问抱的谁?那宫女支支吾吾不敢应声。

赵匡胤说,是不是先帝的孩子?宫女点点头。

跟着的赵普说,干脆斩草除根,杀了就完了。

眼光看向范质,老范转头看着远处,不吭声。

再问潘美,潘美说臣不敢说。

赵匡胤直接道,直说无妨。

潘美道,臣原来在周为官,如果撺掇陛下杀了前帝后代,对不起前帝。如果劝陛下不杀,又是对陛下不忠,所以不敢说,唯陛下裁决。

赵匡胤说我已经夺了人家的江山,再杀其子嗣,于心何忍!便命身边大将潘美收养了这个孩子。后来潘美给他取名潘惟吉,长大后官至刺史。

并且赵匡胤上台后,采用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政策也是后周世宗柴荣和当时的大臣王朴一块制定的。

在关于统一华夏的政策制定中,有一段精彩故事。

禅让手续办完后,看着周边几个国家和割据政权,赵匡胤晚上睡不好啊。

反正左右是睡不着,干脆起床找人一块聊聊吧。

推开门一看,外面大雪纷飞,一片银装素裹。雪夜里到处明晃晃的白茫茫。赵匡胤信步出了宫门,来至一处宅院。

这时候已经是深夜,偶尔一两声狗吠打破寂静,随即又恢复平静。

欲知赵匡胤深夜要见哪位,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