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周逍遥王爷 > 第三百七十二章 翰林院的快乐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七十二章 翰林院的快乐生活

还不等二人感慨,一名小太监便抱着一堆奏折跑了过来。

“二位大人,这是今日需要草拟的诏书,给您放着了。”

“诏书草拟完之后,记得天黑之前送去司礼监盖印!”

放下奏折,小太监便告辞离去。

只留下王鸿文和刘凌大眼瞪小眼。

翰林院除了教习皇子、研究经史,还要负责草拟一部分圣旨诏书。

当然,草拟的诏书并不是皇帝说,一旁有个人写。

而是从奏折递上来的事情,以及皇上批改的结果来进行草拟。

毕竟皇上日理万机,而写圣旨又不能全写大白话,需要遣词造句引经据典。

所以,便成了翰林院这些书呆子们的工作。

魏成在的时候,一直是他负责的。

老头子十分勤勉,这些工作从早上干到晚上,从不分摊给下属。

刘凌和王鸿文等人表面上在研究经史,实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摸鱼中度过。

现如今,老头子走了,二人若继续摸鱼,恐怕就不是开除那么简单了,搞不好要掉脑袋!

看着眼前的一堆奏折,刘凌谦逊道:“王兄,你我虽是平级,但论资历,你早我三年入仕,论职位,你是侍讲,我是侍读,这草拟诏书的……”

还不等刘凌说完,王鸿文便连连摆手道:“哎!刘兄看你这话说的,草拟诏书的事情我也没怎么干过,这种事还是一起来的好!”

刘凌还想推辞,但王鸿文已经拉着他开干了。

翻开一本奏折,是某某地的知县上书,说某位夫人为亡夫守寡二十年,独自将两个孩子拉扯成人,如今儿子还中了秀才,希望能拨些银子为其修建贞节牌坊。

这种事对知县来说也算是政绩,所以知县老爷十分积极。

内阁的批示的派遣人员查看一番后,再决定是否要给钱。

萧帝则直接批了准字,也不知是准了内阁的批示,还是直接批钱。

不同的理解完全就是不同的意思,若魏成在,必定能理解,可现在只剩他们两个愣头青了,就只剩下大眼瞪小眼了。

“王兄,这个怎么草拟?”刘凌问道。

王鸿文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挠挠头道:“我也不知,要不我把其他人拉来问问?”

王鸿文口中的其他人便是和刘凌一同进入翰林院的杨元修曹坤几人。

本着集体负责制的原则,刘凌点头如捣蒜!

很快,半大老头子杨元修,以及大帅哥曹坤也被请了过来。

一同过来的还有萧元寿三人。

当看到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以及面似苦瓜的刘凌之后,萧元寿说道:“哎!魏师傅呢,这活不是他一直在干嘛?”

刘凌一愣,他挑眉问道:“魏大人致仕了,你不知道?”

萧元寿一听,顿时狂喜:“啊!致仕了,什么时候的事?”

“前几日……殿下不知道?”刘凌有些奇怪。

萧元寿三兄弟连连摇头:“不知道啊!前几日父皇让我三人去太庙祭祀,怎么?魏师傅是自觉才疏学浅,主动致仕的吗?”

此时的萧元寿依旧满脸笑意,像是某些得知明天不上课的渣滓学生一般。

而一旁的刘凌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这不过年不过节的,萧帝却让三人去太庙上香,摆明了是不想让三人知晓这件事。

想来也可以理解,这种事,是个当爹的都不想让儿子知道。

萧帝雷厉风行的将几人发配充军,为的就是减小这件事的影响,同意魏成回家养老,估计也有着此等考量。

现如今,萧元寿询问,刘凌实在不知如何回答。

倒是一旁的王鸿文反应敏捷,他轻轻摇头道:“魏大人是家中有事,需要回乡归养一段时间!”

萧元寿也没太过在意,反正他知道的是,魏成这个严师走了,翰林院剩下的人中,刘凌和他是自己人,王鸿文也管不住他,现在的他,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刘凌!魏师傅都回家了还在这待着干嘛?走我带你骑马去!”

“呃!这……”刘凌一怔,他看了看旁边的王鸿文,后者则眼巴巴的瞧着他。

那意思是:这么多诏书需要草拟,你忍心全都交给我吗?

虽不想管这些奏折,但刘凌若此时和萧元寿出去了,那今后也确实不好和几人打照面。

于是,刘凌也只得说道:“殿下,魏大人走了,这些诏书便需要我等草拟,若是今日草拟不完,误了国事,陛下追究苛责暂且不说,各地的黎民百姓怕是要受苦了!”

(

“啊!这……”萧元寿挠挠头有些为难。

刘凌若说其他的,萧元寿自是不怕,但一听说黎民百姓要受苦,他自是不忍。

于是,他也只得说道:“好吧好吧,你先忙吧,我去找广萱玩会!”

说罢,萧元寿便一溜烟的跑了出去,今日负责给他讲经的曹坤想要将他叫住,但三人步履极快,还不等曹坤开口,三人已经没了踪影。

剩下的几人互相对视一番也只能无奈苦笑。

接下来就是奏疏的草拟了,所谓人多好办事。

一桌子的奏折往下一分发,一人手中便也剩不下多少。

而对于诏书的草拟,刘凌几人经过商议,决定先将那些容易分辨意思的诏书草拟一番。

拿不定主意的便去内阁和司礼监分别询问一下,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若实在不行,再去找萧帝询问。

毕竟,挨顿骂是小事,若会错了意思,将诏书发错了,到时候想要追回来可就麻烦了!

本着这种思想,一行人开始忙碌起来。

刘凌摊开一份奏折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辽东全境遭受雪灾,目前关锦防线区域已经有了足够的粮食军需可以过冬。

但女真方面粮食军需未必足够,今年冬天大概率会攻击关锦防线,为保安全,建议冀州、鲁州兵士做好准备,如果有危险,立即便能北上支援。

之前朝会的时候,于廷益便建议增兵辽东,这也得到了萧帝的准许,在加上工部第一批火炮已经送去了锦州,有了这些布置,女真的骑兵就是再厉害,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而对于这封奏折,萧帝和内阁的批示都是准许,想来也是这些年被女真袭扰怕了,再加上今年财政轻松,多做些准备也没坏处。

刘凌虽说文笔不佳,但简单拽两句文言文还是可以的。

他依照圣旨的格式,写了两份给冀州、鲁州两地总兵的诏书,让他们早做准备。

继续往下翻看,接下来便大多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烂事了。

刘凌将内阁和萧帝都写上准许的奏折编纂成了诏书,拿不定主意的便放到一旁,等会去找内阁和司礼监问问。

王鸿文、曹坤几人的工作效率也极高,平日里魏成至少需要一天的工作,几人一个时辰便做完了。

刘凌和王鸿文验看一番确定无误之后,二人便抱着这堆奏折,向文华阁的方向走去,那里是内阁成员平日里办公的地方。

今日在内阁值班的是杨浦,得知刘凌二人的来意之后,杨浦十分热情的帮其答疑解惑。

一边帮着批改,还一边对魏成抱怨道:“这个老魏啊,就是太轴,皇上都赦免他了,还非要致仕,结果翰林院就剩下你们两个愣头青主事了。”

对于这位内阁次辅的抱怨,刘凌和王鸿文也只能陪着笑脸。

“哎!这个错了,让冀州、鲁州二州兵士做好准备的诏书是发给这二州巡抚的,为的是让巡抚帮忙准备军需粮草,有诏书在可以防止他们互相扯皮。”

“若只是写给两个总兵的,兵部直接发公文便是,又何必下发诏书?”

刘凌闻言赶忙接过诏书开始修改。

之后,杨浦又一边翻看诏书,一边指点道:“一般内阁给出意见之后,陛下批准字,便是准了内阁的意思,陛下批准奏,便是直接准了奏折上所请。”

“这个你们记住了!”

“至于有所疏漏,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你们所写的诏书,还会交司礼监盖印。”

“之后,再转内阁核实,最后才会发还诸司。”

“当然,若我等发现了疏漏,最多训斥你们一顿罢了,若是让陛下发现了,就小心你们的俸禄了!”

说到这,杨浦嘿嘿的笑了起来。

和言官相比,翰林院更是清水衙门,若真被罚了俸禄,恐怕真要喝西北风去了。

杨浦这话,也是在提点二人多加小心。

等忙完这些诏书之后,已经过了晌午。

将一应诏书全送到司礼监的时候,二人身上已经出了一身透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他们握住写诏书的笔时,也算是大权在握。

诏书上看似不经意的一字之差,便能影响成千上万条人命。

只是,二人还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利所带来的快感,有的只是无尽的压力。

回到翰林院,二人还要继续编纂经史。

现在魏成走了,顶雷的就是他们两个,像之前那种,打个招呼便能迟到早退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