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兴汉室 > 第31章 振民政子惠全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周文治下的粮食不缺,而且每年糜竺都有运过来海量的高粱,自然都让他酿成了美酒。

最后糜竺买到了他想要的货物,大量的精盐、美酒、铁锅、农具还有来自辽东的人参、毛皮被搬上海船。

“子仲先生,保重”

周文紧握糜竺的双手,对于他这个贵人,周文给了他至高的礼节,亲自到马头相送。正当准备回头之时,只见海船的船头插着几朵白色毛茸茸的花朵。

棉花,他双眼一眯,凝聚视觉,便知道就是棉花,作为农村出身的他,一见便知。

“子仲先生,那是何物?”

周文指着插在船头处的棉花道。

“哦,那个是族弟在交州经商带回来的吉贝花,因其洁白如雪,且经久不谢,竺甚喜欢”

糜竺顺着周文的手指,看到插在了那里的棉花,便解释道。

“哦,可有种子?”

这么好的东西,当作装饰用花,简直暴殄天物啊。

要知道现在的百姓的衣服都是麻布为主,冬天的衣物则是往麻布衣服里面塞一些丝绵、草絮之类。

只有有钱人及世家大族才有羊皮等兽制品衣服御寒。

如果有了棉花,那可是颠覆性的改变。

“船上有五十石,我们平时也鲜少种植”

糜竺道。

“可愿卖些与某?”

周文道,要是有了种子,现在是仲夏,种植还来得及,只要阳光和水足够,绝对能够种出优质的棉花。

“子惠说笑了,都赠与你便是”

见到周文要买,糜竺知道他有用处,再说这个东西在他那里也就是观赏之用,并无其他,便豪爽的道。

“君子不夺他人所爱,某购买四十石,其余子仲先生带回去培植便可”

周文斩钉截铁,决议还是要买。

“好,就依子惠所言”

得到棉花种子,送走糜竺,回到城中以后。

周文立马叫来了周福,命令他派专人到黔陬附近,临河开辟千余亩土地,专门种植棉花。

派专人打理棉花地,不论是除虫、除草、灌溉、施肥都制定了严格的要求。

周文带着周福、周生一起来到了不其城外,

远处麦田中,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它们相互拍打着。

一路朝着麦田进发,时不时飞来一群麻雀啄食着逐渐饱满的麦穗,而农人们则挥舞着手中的长杷驱赶着飞鸟。

一路向北,紧接的是粟田,豆田,苜蓿草地。这就是周文推广的轮耕之法。

不同的作物对土地的肥力要求不同,种植大豆有固氮的作用,轮耕对保持土壤肥力有极大的好处。

“老伯,您这个粟米地要注意对杂草的去除啊”

一片约莫三十余亩的粟米地,周文看到一个老伯正率着几个小伙子挑着农家肥给地施肥。

这些也都是之前周文的推广,采用农家肥沃肥,而人的小便则是优质的尿素来源之一。

见到这地里杂草丛生,有的比粟苗长的还高,周文便走近那农夫,温和的道。

“哦,这位小哥对种地也有见地?”

农夫见到一位衣着整洁,身后还有两个跟随,知道不是一般人,便带着疑惑问道。

他是从齐国逃难过来的,自焦和病死,黄巾霍乱。

他和他们的族人听说东莱分百姓地种,税赋还很低,便举族逃难至此,已经两年了。

“老伯,您看,你这粟田的杂草比粟苗还高,土壤里的肥力都被杂草吸收了,自然会影响这粟米的产量”

周文随手拔出一根杂草,递到了那农夫手里,又接着道。

“另外,老伯,您这地还需要多翻几次,这样有助于粟苗的根系吸收更多的空气,但是不要直接去翻粟苗的根部,不然直接苗就死了”

其实中国的农耕技术早在汉武帝时间就已经很精细了。

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许多地方主管种地的官员和有经验的农夫到处逃难,耕种技术反而退步不少。

“好好,多谢这个小哥提点,老汉即刻照办”

说完便带着几个儿子拿起手中的锄头,开始对田间的杂草挖除及翻土等工作。

“福叔,以我看还要将一些农学的经验,写成册子,让各县的官员下地去进行宣贯才行”

等视察完农田回到城内已经是傍晚了,周文一边脱掉满是泥土的靴子,甩了甩鞋上的泥土,换上了布鞋,调头朝周福交代。

“好,少庄主,某明天便着手去办理”

说完便开始朝门外而去。

“少庄主,少庄主,这样不行啊”

周福刚准备打开大门而出,突然一个壮汉,嚷嚷着猛推大门,直接撞了周福一个满怀,瞬间额头便起了一个拇指大的包,鼻子被撞的失去知觉。

来者正是负责武器、工具工坊的严伯。

“严老汉,稳重点好不好,着什么急,少庄主又没跑”

周福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按着这额头,抱怨的道。

“嘿嘿,周管家,对不住,对不住,我先去见少庄主,回头再登门致歉”

严伯见情况不对,知道自己有错,一边朝周福甩了甩手,便打着哈哈哈往前厅而去。

“怎么啦”

见到严伯风风火火的前来,周文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少庄主,现在我们工坊武器、农具打造的任务太重,工人们感念少庄主的恩德,不顾身体,今日又有五人烫伤,所幸无大碍。少庄主,这样不行啊”

严伯也是很焦急,一边周文要求的武器装备、还有海量的农具要打造。

一边又是工人人频繁的受伤,他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便来找了周文处理。

“主要问题在哪里?”

一听人没大事,周文松了一口气,便问道。

“主要是铠甲太费力,一片片铁片都要精心敲打,一不小心铁片很容易掉落烫伤工人”

按照以前的速度,三百幅铠甲打造起码要两年时间,现在变成不到一年需要打造出来,时间大大压缩。

自然需要加班加点,但人终究不是机器,一旦疲劳就容易受伤。

“啪”

周文拍了一下额头,却是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待严伯惊疑。

便匆匆往书房而去,翻找着以前的资料。

“找到了”

看着周文搬着几块木板缓缓来到客厅,满脸高兴的样子,严伯一脸疑问。

早在中平六年,周文早就画出了水力磨坊,其实只能说是改善。

此刻大汉已经有相关的水车、筒车等物。

只是那时候昌明没有合适的河流,便没拿出来,这样一放便是四年,要不是严伯提醒,他倒还是忘了此事。

“严伯,你看,这个是水车、这是齿轮,我们可以打造个几架。

借助沽水的水力,推动水车转动,再利用齿轮把水力转移到我们的工坊里面。

可以用来打铁、拉磨,大大的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周文铺开木板,吹干上面的灰尘,便趴在地上,指着一个个零部件对着严伯仔细的解释道。

“少庄主,此物真有这么大的用处?”

看着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零部件,严伯满脸怀疑。

“放心,照某的是去打造便是,记得,所有的齿轮要用精铁打造,另外齿轮相交要刷鲸油”

接下来的十余日,周文都和严伯泡在工坊里面。

见证了一个个齿轮捶打出来,一个个零部件被制造出来,然后搬运到沽水河畔一一组装。

“嘎吱”

随着沽水湍流不止的水流冲击着水轮,置于水中的水轮转速缓缓加速。

带动着中轴齿轮的转动,通过传动轴输入到工坊里面的锻锤。

“砰砰砰”

锻锤不停的捶打着下部铁墩。

“成功了,少庄主”

严伯一脸喜悦。

“严伯,其实还可以改进,你们也多想点主意,这个水力磨坊可以用来打铁、鼓风、可以碾麦,用来脱壳,还可以用来灌溉”

只要有了动力,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做不同的用途。

周文知道一些原理,但他更相信古人的智慧,只要他提了出来,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机械弄出来。

有了水力磨坊的加持,严伯的武器及工具的打造效率大大提升。

而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按照周文的思路,率领众人开始对机械的研究,自然这是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