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 > 第125章 大宋的内部繁华----外部屈辱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大宋的内部繁华----外部屈辱6

虽然自己丢了很大的人,大宋朝的根基也免不了一番动荡;

但没有想到有这个意外之喜,哼!赵光义,真是好样的。

不过这也给宋太祖赵匡胤一番洗白自己的机会,犯错误带头卖国的那可是太宗一脉,谋权篡位的,能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太祖一脉的皇帝是正统肯定都是好皇帝!

赵匡胤迅速打定主意,决定踩着“造反”的逆臣赵光义来洗白自己一脉,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因为宋太宗继位疑点重重,当时的民间老百姓当中也一直传说赵匡胤就是赵光义害死的。

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稳定性,赵匡胤已经死了,赵光义抛出自己母亲杜太后的遗命。

就是着名的“金匮之盟”,就是说杜太后曾经临终之前,召赵普入宫记录她的遗命,

大致内容就是赵匡胤的皇位他要是死掉了,先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要是死掉了再传位给弟弟赵光美,然后赵光美再传回给赵匡胤的长子德昭。

这份遗书被藏在金匮之中,所以就被称之为“金匮之盟”。

赵光义一边拿出这份盟约作为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又同时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招和德延,然后把赵光美贬斥到房州,两年之后,赵光美就去世了。

赵光义的长子因为他很同情赵光美的遭遇被废掉了,另外一个儿子暴毙死掉了,最后襄王被立为太子,改名为恒,就是我们后世熟知的宋真宗赵恒。

公元997年赵光义驾崩了,皇后和宦官企图偷天换日,幸得宰相帮助,赵恒最终顺利继位。

宋真宗算是大部分文人都想要的皇帝,因为他实行的是黄老学说的垂拱而治;此时的大宋算不上多么安稳,契丹建立的大辽经常在宋朝边界烧杀抢掠。

朝中的声音都是主和的,宰相寇准建议打!

最终朝廷经过政治妥协,不管宋真宗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结果就是他御驾亲征;

宋朝的士兵们一看连皇帝都亲自上前线来打仗了,立刻士气大增,打仗很猛。

最终和辽军队相持在澶州城下,因此,辽军被迫求和。

但是,宋朝的迷之操作来了,可能是喜欢跪着。

明明是辽被迫求和,明明宋朝是占据优势的,咱不说你趁火打劫吧,你好歹也要不亏不赢啊,要不然将士们辛苦的打仗是为了什么?

你谈判的使者都在搞什么?

宋朝与辽几番交涉,最后签下“澶渊之盟”

合约的主要内容:宋朝每年给辽“军事资助”绢帛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在雄州交割;辽宋为兄弟之国,因为辽圣宗年幼,所以称宋真宗为兄,以白河沟为国界,双方撤兵。

主要是辽一开始就勾结了宋朝内部大臣,宋真宗本人也不是什么雄主,坚决的主和派;花点钱能打发的事情那都不叫事。

怎么说呢,站在辽国这一边就是很爽啊,我去抢劫宋国的边境无本的买卖,把人给抢火了,人家要来打我,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打不过他,他也打不过我。

好吧,我不想打了,我求和,结果对面不仅没啥条件,还每年给我绢布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这买卖可真舒坦啊!

哇,我都想去当辽国人了,骚扰骚扰宋就能】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脾气很好的帝王,他对待属下温和,基本上不会让员工胆颤心惊的。

但此时此刻也架不住天幕的嘲讽语气啊,真是羞骚,明明“澶渊之盟”是好事情,沐沐姑娘 实在是太片面了!

这都是全面考虑后的结果,以钱换得和平,边界还可以开通互市,这不是很好吗?

接下来天幕的话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个条约的意义。

【当然,澶渊之盟对宋辽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宋来说,辽停止了南下,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可以休养生息,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而双方开展互市,使得边界百姓生活变得和平,宋的年年纳贡也解决了辽物资匮乏的情况。

而且“澶渊之盟”签订了之后,让宋朝上上下下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

不管“澶渊之盟”是不是当时宋军权衡利弊下最好的选择,但是,从性质上来看,就是屈辱的呀。

宋朝君君臣臣,在和平的时候不想着居安思危,发展国力;反而奢侈之风大涨,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公元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宋仁宗赵桢继位,皇后刘氏被尊称为皇太后,宋仁宗年幼,在他成年之前,皇太后刘娥开启了十六年的垂帘听政。

说起宋仁宗赵桢可能大家猛的一下子不太熟悉,就是那个皇后是曹氏,但是一直宠爱张贵妃,在张贵妃去世之后,竟然把张贵妃追封为温成皇后。

出现一生一死两位皇后,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的是“啪啪的”在打皇后曹氏的脸啊。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在大庆称帝,宋朝这个鲜美又军事势力不咋地的就在旁边,那肯定要去分一杯羹啊!

于是宋夏之间爆发了数次战争,就宋朝那个军队现状,打仗就是屡战屡败;有心为国的将士只能讨好了文官才能好好地打,粮草可以送过来不至于士兵饿死。

之后宋仁宗赵桢任命以范仲淹为首的能臣实行庆历新政,宋朝内部进入自开国皇帝赵匡胤以来最繁荣的时期,宋朝势力进入了巅峰时期。

守旧派的官员指责革新派官员结党营私,宋仁宗听信了,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行为;于是革新派官员被陆陆续续的贬斥远离中央,为地方官员。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这样结束了。

宋仁宗赵桢死后宋英宗赵曙登上皇位,他不是宋仁宗赵桢的儿子,最初朝政是由仁宗皇后曹氏掌管。

公元1064年英宗开始亲征,半个月之后就爆发了濮仪事件,就是争论英宗生父名分的问题。

这场争论竟然长达整整十八个月,十八个月之后,曹太后下旨尊称英宗的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才总算是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