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十多年前,皇帝梁启,跟当时的皇长子,也就是太后的长子梁旭,争夺皇位。

二人在朝中都颇具权势,算是势均力敌。从名分上来讲,梁旭是嫡长子,又是太后,也就是当时的皇后所生,肯定要更加名正言顺一点。

梁旭有个先天性的毛病,就是对栀子花香严重过敏,一闻到那味道,就浑身抽搐,口吐白沫,若不及时施救,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那一年,正值花玉大会,梁启和梁旭都去了平江府参会,二人同时看中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花魁,兰虹。

兰虹是风尘女子,梁旭恪守礼法,虽然有心,却不敢亲近。梁启却是一眼倾心,偷偷替兰虹赎了身,将她带回了京城。

梁旭认识兰虹,有一次去梁启府上撞见了她,不由心生嫉妒。这也是我看上的女人,你能偷偷养,我为啥不能?

但他的第一反应倒不是想将兰虹抢过来,而是准备去先皇那告状。

皇子跟青楼女子有染,这可是极不光彩之事。而且兰虹还不是寻常青楼女子,她是平江府的花魁,许多人认识,甚至有许多人睡过,身份肯定瞒不住。

试想,这事若是传出去,将来那些睡过兰虹的人,是不是可以吹牛说,老子睡过皇子的女人。更有甚者,这皇子若是做了皇帝,那些人是不是就能吹牛说睡过皇帝的女人?

如此一来,皇室的脸面还要不要了?那么多人睡过兰虹,灭口都灭不过来。

这事只要被先皇知道,梁启想争皇位肯定没戏。他意识到情况不妙,同时又看出梁旭对兰虹有心,于是就说把兰虹送给梁旭。

梁旭动心了,毕竟兰虹是真的漂亮,他从平江府回来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最后让梁启在天黑之后,将兰虹送去一处隐蔽的别院。

在那里只要不被人抓个现行,就算别人见到兰虹,也不知道是他梁旭包养的,知道了他也能抵赖。

彼时梁启跟兰虹已经在一起两年多了,感情极深,要不然岂能将兰虹带回府里。

他岂不知其中的风险,一开始也是养在外面的,心想着过了两年了,应该问题不大了,这才冒险带回家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兰虹怀孕了,好不容易才怀上的,梁启可宝贝了。

如此一来,他怎么可能真的把兰虹送给梁旭,但不送的话,梁旭肯定去告状。怎么办?难道叫梁启把兰虹灭口?来个一尸两命?

杀妻儿是绝对不行,但杀兄弟可以!而且杀了兄弟,皇位也就不用争了。

先皇膝下人丁不旺,总共六个皇子,还夭折了两个,除了梁启梁旭,剩下一个十四岁的病秧子老五,跟刚满十岁的老六梁浦,全都不堪大任。

当时的老六在朝中哪有根基,怎么可能跟两个成年的兄长相比。

那时的大梁国力已衰,加上跟草原连年征战,已是国运不济,先皇怎么可能再让个毛孩子继承皇位。

所以弄死梁旭,梁启将成为唯一的继承人!

本来梁启也没这么狠,毕竟堂堂正正地竞争,他也有很大机会胜出,没必要把事做这么绝。但事到如今,却已是不得不为。

难道真把我大了肚子的老婆送给你去搞?还是在家坐以待毙?于是他跟兰虹一商议,决定一不做二不休!

夜至,他将兰虹送上马车,送去了梁旭的别院,然后在附近等待。梁旭很快到来,急吼吼地想要一亲芳泽,谁知才一靠近兰虹,就被她身上浓郁的栀子花香给整抽抽了。

他太心急了,也没想到梁启敢这么干。

最后,梁旭直接抽过去了,兰虹则趁夜跑回了梁启身边。

出了这么大的事,先皇震怒,下令彻查。梁启本就是第一嫌疑人,加上做贼心虚,加上他知道先皇多半不会杀他,很快承认了罪行。

他判断得没错,先皇是不敢杀他。先皇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梁旭已死,朝局尽归梁启之手,杀了他,大梁就完了。

可不杀说不过去啊,天理难容啊,先皇很纠结。

最后,真正让先皇下定决心的,是当时已临近退休的天策上将,柳怀英老将军。她力劝先皇,保了梁启一命,并将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对外公布。

先皇因为这事气得不轻,很快就不行了,临终前,只得把梁启叫到床前,做了几件事。

第一,让他认皇后为母,代替梁旭,奉行孝道。

第二,让他亲笔写下卷宗,坦诚害死梁旭的真相,加盖国玺私章作为凭证,并让几位心腹大臣做见证。

第三,让他立下重誓,誓死扞卫大梁江山,不得有失。

梁启一一完成,在将卷宗交给先皇过目的时候,他对先皇提了一个请求,就是将已被收监在大理寺的兰虹放了。

那时兰虹才怀孕不久,别人不知道她怀孕了。先皇肯定不答应啊,毕竟兰虹可是害死梁旭的直接凶手,于是,梁启将兰虹怀孕的事偷偷告诉了先皇。

这又是一件有辱皇家血统的事,可毕竟是皇室血脉,亲孙儿,先皇动了恻隐之心,叫人将兰虹偷偷放了,并叫梁启决不可再去找她。

这事只有梁启和先皇知道,皇后和那些见证人都不知道。因为先皇亲笔将卷宗上,“珠胎暗结”四个字划掉了。

也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先皇又命画师将兰虹的肖像画了下来,画得惟妙惟肖,跟卷宗放在一起。

或许,他是对那个不知将会流落何处的可怜孙子或是孙女,有那么一丝割舍不下吧。心想着,或许有朝一日,这副肖像能叫人将她认出来,就算不认她,也能偷偷给她多一丝关怀。

一个怀孕的风尘女子,独自漂泊天涯,日子该怎么过啊?那个尚在腹中的孩子,她有什么错?

先皇驾崩时,眼角是含着泪的……

后来,兰虹从大理寺的牢房里凭空消失了,再无人知道她的下落。先皇亲笔划掉的四个字,也没人知道是什么。

梁启顺利继位,时间一天天过去,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也懒得再去追究,因为卷宗上的其他内容,足以让皇帝忌惮。

皇上本就是实权派,执政几年,地位逐渐稳固。他对兰虹感情极深,早已命人另外画了她的肖像,心想着时机成熟之时派人出去找寻。

太后这些年也没闲着,极力扶持晋王和六王,迅速发展势力。皇上忌惮太后手里的卷宗,一直听之任之。若无那份卷宗,他早就将太后和六王爷他们至少是软禁起来了。

杀子之仇,杀兄之仇,还有杀父之仇,有这仇恨在,这三人怎么可能跟皇帝和睦相处。

他们的势力越大,皇帝越不敢动,一旦惹急了太后,将卷宗公告天下,那就是六王和晋王起兵造反的最好理由,名正言顺。

执政二十多年后,到了近两年,皇上的底气才渐渐足了起来,清算余氏一族就是征兆。正好六王爷他们也已将皇上逼到死角,手都伸到青州玉矿了,再不出手,干脆就直接把皇位拱手相让了。于是矛盾逐渐爆发。

后来严良帮助皇帝迅速铲除了六王爷势力,这时,就算是太后将卷宗公告天下,六王爷他们起兵造反,皇上也不怕了。

只不过,那份卷宗虽然威胁不到皇位,但却能令皇帝名声扫地,颜面无存,甚至是被史官永远记上恶名。

皇上还是有所忌惮,但皇上有办法。

皇上势力大,可以抵赖强压,死不认账。事已过了二十多年,当年的证人老的老死的死,除了太子母子自说自话,已无人能证明那卷宗内容的真实性。

直到兰月晴的出现!

她的相貌,她的生辰八字,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卷宗内容的真实性,甚至能倒推出被先皇划掉的四个字,就是“珠胎暗结”!

虽说也不能叫铁证如山,但就凭那份卷宗,凭兰月晴这张跟兰虹像极了的脸,凭兰月晴曾流落风尘的往事,毁掉皇上的名声,足够了。让皇上抓狂,也足够了。

皇帝的女儿流落青楼,这事换哪个皇帝能受的了?风云帮那些人、杨家满门、怡红楼的老鸨姑娘,皇上灭了多少口?平江府陈韩魏三家,为啥被埋进了荒山野岭?

就因为他们那几个公子在花玉大会上说了兰月晴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