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826章 真实的明英宗(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知道——政治和常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政治上只有利用和利益!

谁在政治上谈感情,吃亏的绝对是他!

没有兄弟,没有朋友——只有利用和利益!

这一点,就算现在国际局势上,也是标准。

不说别的,我们 (……↑ ……),不也曾养了好几家失败者么。

……

瓦剌的大体背景,就是——非黄金家族身份的太师也先,与北元皇帝脱脱不花争权,并压制脱脱不花。

明朝朱祁镇的再次雄起,将原本能和瓦剌掰腕子的鞑靼给打残了。

脱脱不花为了摆脱也先的控制,就开始吞并东方两部蒙古的残余势力。

草原上的政治很简单——出身、部族人口、士兵装备。

只要脱脱不花掌握的武装势力,大于也先家族掌握的势力……

他就是草原上的共主!

因为西蒙古,也就是瓦剌,在西方。

而东方的鞑靼部、兀良哈部,已经被朱祁镇、也先打败。

被也先压制的北元大汗脱脱不花,为了摆脱也先的控制,就开始朝东方扩展。

也先和朱祁镇的互动又来了。

此时,已经成为草原上唯一合法的大汗脱脱不花,每一次对东蒙古残余势力开战。

也先就要进贡一次。

这个时间点,巧妙不?

换句话说——脱脱不花死之前,或者说黄金家族势力衰弱之前……

也先只能和大明联合。

这时期,也先的最大敌人,永远是脱脱不花!

兄弟们看明白了吗?

也先要是真对大明出手,那他就是傻逼了!

也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不但不能对大明出手,甚至还要保证大明不会灭亡……

(看看咱们对毛子的态度,就明白了)

……

朱祁镇打鞑靼、兀良哈,是因为这是大明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朱家立国的前提是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啊!

朱祁镇对北方的用兵核心,大家懂了吧。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伐蒙古的同时——他还办了好几件大事。

对西南——四伐麓川。

麓川这个地方,就是“三宣六慰”最主要的一部分。

麓川是那么好打吗?

三杨坚决反对,王振作为朱祁镇的人,力主南征。

第一次南征。

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屠杀腾冲,并占领潞江。

正统四年沐国公沐晟兵败,沐晟暴亡。

正统五年,杨荣去世。

初掌权的英宗,下旨斥责新任沐国公沐昂,让他讨伐麓川。

麓川思任发,赶紧遣使来朝。

这是第一次。

没啥值得说道的地方。

文人集团的无耻,尽在其中……

总体就是——朱祁镇没掌权,三杨一贯的“不要国土”。

(因为这里要主讲的是于谦的死因,详细过程不展开,大家可以搜一下。

很有意思!

明朝文臣的无耻,展现的淋漓尽致。)

真要说,那血压就要爆表……

正统六年,二征麓川:

朱祁镇让定西伯蒋贵挂帅,让太监曹吉祥监军,在朝野全部反对的情况下,再次出征麓川。

要知道,这是同时北伐和南伐啊!

结果——

大胜!

思任发远遁。

朱祁镇升蒋贵为侯爵。

正统七年,刚刚结束一南一北,两场战事的朱祁镇——

三征麓川。

朱祁镇命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再次远征麓川。

这一仗,一直打了三年。

为什么打这么久——杨士奇等人坚决反对增兵!

甚至,还出现了给远征军下绊子的行为。

正统九年,杨士奇病死。

明英宗的掣肘,去了俩,南征军这才开始发力。

次年,也就是正统十年。

明军斩首思任发,抓捕思任发全家,归朝。

麓川大捷!

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

至此,朱祁镇在朝中的对手,全部倒下。

正统十三年,就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一年。

朱祁镇四征麓川,从三月出征,到十月凯旋,竟然只用了短短七个月。

稀奇不?

明明上一次还打了三年之久,这一次,竟然只用了七个月时间!

就很有意思了……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请问: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下一步的用兵方向,是哪里?

他会不会全部收回南方失土?”

扎心不?

……

你们觉得,明英宗这么能干,以明朝的惯性,他还能活着吗?

╮(╯▽╰)╭

……

外部国际环境讲完。

再讲内部。

正统八年,朱祁镇准备重开大航海。

并让郭琰担任福建福州府同知,开始造船。

让马云巡视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剌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及古里官厂。

正统九年,福建、江西、浙江交界处,就爆发了一千人规模的矿工起义。

……

史书上将这一次叛乱,美化成农民起义,然后遮遮掩掩。

实际上,这伙人是盗银贼。

这里的银矿,每年单单福建一地的银矿税收,要上缴八万两。

正统初年,这一片的银矿,在文臣的建议下,就全部被关闭了。

那么——这些矿工是谁的工人?

……

并且,人家不朝江西、浙江——这两个富裕的地方打。

专门硬着头皮,一个劲朝福建打!

为啥?

妄自猜测一下——郭琰就在福州造船呗!

还特么制造了海船120艘!

我日了,永乐大帝最大的一次下西洋,也才两百来艘啊!

朱祁镇上来就这么大——人家能容忍他?

……

朱祁镇本来没当回事,下令让地方剿灭。

一个千把人的矿工造反,还要朝深山老林钻。

在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朱祁镇看来……

那叫事么?

饿也给他饿死了啊!

谁特娘的知道,浙江、福建、江西去平叛的士兵越多,叛军规模越大。

到了正统十三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坐拥二十余座城池。

并且浙江、福建,接连爆发了好几股叛军。

这个时候,正好三杨全部去世,朝堂上能压制朱祁镇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真实消息再也压不住,详细情况,终于被送到了朱祁镇这里。

英宗重视起来。

他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发放粮食,安抚百姓,以利益,诱使百姓归家。

其二,调派京营,出动精兵镇压。

朱祁镇出动京营士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