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着耳畔传来的轻微低酣,周皇后笑了。

她夹紧了双腿,缓缓坐在一边的锦凳上。

“也不知道这一次的龙晶,能不能让我再给陛下生个皇子……”

周皇后葱白一般的双臂,支着脸颊。

隔着蚊帐,看着朦朦胧胧的皇帝,周皇后心头只剩下一个念头:

“好想给陛下,再生一个小猴子……”

……

大明皇家大学城。

石油与工业学院的一处实验室内。

丁伟正在忙碌着。

丁伟同期的学子,都已经毕业,充斥各地官场。

虽然起身只是吏员,甚至,大多数还只是四五品的低级吏员。

然而,当皇帝定下明确的升迁途径,不会像以前一样,再一入胥吏,就断了为官的前程。

甚至,皇帝更是对吏员的升迁,做出了明确操典。

实验室内,炉火正旺,狼烟滚滚。

四面窗户全部大开,却依旧散不尽烟雾。

刺鼻的糊臭味充斥着鼻腔。

丁伟一把扯下口罩,愤恨的踢了一脚试验炉。

“怎的?又失败了?”

宋应星乐呵呵的走了进来。

“宋老!”

丁伟急忙站起,伸手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

他一脸的不甘:

“宋老,我又失败了……”

宋应星看着这个胡子拉碴的少年郎,哈哈笑了起来。

“丁小子啊!”

宋应星走到丁伟身边,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

“别急!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是这样。

试验了千百次,却不一定能够成功了一次。

孩子,静下心来。

你的这个实验项目我看过了。

这是功在千秋万代的好事!

既然是大功劳,怎可能这么容易就成功呢?”

丁伟使劲揉了揉眼,黑黢黢的双手,将本就脏兮兮的脸,弄得更脏了。

就像是花猫的屁股一样。

“宋老,我已经花光了三千枚银元了。

再不成功,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报答陛下的恩情。”

丁伟满脸的苦涩。

去年年关,那个独眼大哥的提议,打开了他的另一扇窗。

他试验了几次后,因为家里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试验,只得试探着,想要提交了报告。

没想到,自己还没交上去,就遇到了独眼大哥前来看望自己。

他看了之后,随手掏出印信,就在自己的报告上,盖上了人家的大印。

直到此时,丁伟才知道——原来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独眼大哥,竟然是大顺的前皇帝,现在的大顺王李自成。

一时间,丁伟都不知道该怎么与李自成相处了。

谁能想到,李自成竟然毫无架子,一口一个大兄弟。

口口声声都在称赞自己的奇思妙想。

也正是在李自成的鼓励下,丁伟终于递交了这份报告。

没想到,自己的一个设想,竟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复。

更是将他特招,成为大明皇家大学石油与工业学院的助教。

每日里,除了要拿出一个时辰,用自己去年刚学的知识,来教授新科学子外。

其他时间,都可以鼓捣自己的构思。

谁曾想,他整整花了三千枚银元——这可是价值上万两的白银啊!

竟然依旧毫无头绪。

丁伟低着头,扫了一眼实验步骤,嘴里喃喃:

“提纯、蒸发、硫化……催化、硝化、高温加热……硫化、硝化……”

丁伟抬起头来,看着两鬓斑白的宋应星:

“宋老,我是不是是个废物?

陛下那么相信我,给了我那么多实验经费,我啥都没弄出来……”

“哈哈哈!”

宋应星关了火炉,伸手拽着丁伟,将他拉到门外的水池边:

“孩子,先洗洗脸,回去睡一觉。

做实验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陛下说了,石油制造橡胶,是最复杂的。

能够成功,就只能是咱们烧了高香。

不成功,才是常态。

陛下说,若是我们的船队能够到达新大陆,从那边得到了橡胶树的种子。

倒是容易的多……”

丁伟胡乱洗了脸,水珠子顺着下巴上的胡子茬,朝地上滴。

他那红彤彤的眼睛,看向了宋应星:

“宋老,我……我真的对不起陛下!

花了那么多钱,却啥都没有弄出来……”

丁家虽然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出身。

但是,一个县城内的小商贾人家,还不是家族里的嫡系子弟——

丁伟自然知道三千枚银元的价值。

浪费了皇帝这么多银子,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他良心饱受谴责啊!

“你这孩子!”

宋应星笑了:

“谁说你什么都没鼓捣出来?”

宋应星伸手拽过一旁的车轮,道:

“就你的这个新式车胎,就能值了三千枚银元!

丁小子啊,你看看,你之前的这个作品,这不就已经推广开来了吗?”

丁伟看着车轮,满脸的不好意思。

这是好大哥李自成的想法,他只是拿着皇帝给的钱,做了完善而已……

去年年关,他遇上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无意间的一句——用缰绳缠绕在车轮上,达到减震的目的。

启发了丁伟。

他当即就开始试验,先是用绳索紧紧地缠绕在车轮上,意图达到减震的目的。

结果——却不耐磨。

后来,他又想到了水泥。

于是,诸番试验后,发现先将麻绳泡了水泥浆。

趁湿编织成绳,然后立刻固定在车轮上,这样,等到水泥固化后,就能比单纯的绳子耐磨了很多。

但是,依旧寿命不长。

丁伟的一个年,就是在各种试验中度过的。

奈何,丁家只是一个小商贾,拿不出太多钱,他这才在李自成的鼓励下,选择了递交申请。

皇帝将他特招成为石油与工业大学的助教之后,丁伟利用大学城里的天然沥青,制造了新式减震绳。

也就是宋应星说的新车轮。

丁伟看着笑呵呵的宋应星,使劲摇了摇头:

“宋老,这根本就不值三千银元,它很简单的。

不过就是将麻绳泡在沥青里面,然后缠绕成绳。

待固定在车轮上之后,因为外面包裹了一层沥青,因此,只要固化之后,就能达到耐磨、减震的目的。

这是个人都能做,不是我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