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939章 洪承畴:主子爷爱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9章 洪承畴:主子爷爱我

洪承畴见自己的暗示,多尔衮听不懂,只得壮着胆子,压低了声音:

“主子爷大人,奴才的意思是——主子爷大人的皇父摄政王,何不变更一下顺序?”

“变更顺序?”

多尔衮茫然的看着洪承畴。

啥意思?

老子这名头,都给皇帝当爹了,还要怎么变动顺序?

洪承畴见自己都暗示的这么明显了,多尔衮还是听不明白,只得继续道:

“奴才的意思是——主子爷大人的皇父二字……

何不改为父皇!”

“父皇?”

多尔衮眼睛猛然凸起,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卧槽!

“父皇摄政王?”

“然也!”

洪承畴笑了起来。

“妙!”

多尔衮哈哈大笑,一巴掌拍在洪承畴脑袋上,就像打孙子那样。

洪承畴脑瓜子正嗡嗡响,就被主子爷拽着小辫子,揪了起来。

多尔衮龇着大黄牙,大手啪啪在洪承畴光溜溜的脑袋上拍打着。

嘴里还哈哈大笑:

“你这狗奴才,脑瓜子就是贼特娘好使!

哈哈哈哈!”

“皇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

老子给方喀拉当了父皇,这一下,老子看代善那老阴比,还怎么阳奉阴违!”

多尔衮高兴极了。

没有带帽子的他,两根牙签粗的小辫子,左右晃悠。

帅呀帅……

呸!

手秃噜皮了。

蹭亮的脑袋瓜子上,两根小辫子甩呀甩!

“快说,你这老狗还有一个没说呢!”

多尔衮高兴极了,毛茸茸的大手,揉了揉洪承畴的老脸。

已经五十多岁的洪承畴,脸上已经有了皱纹。

多尔衮一阵揉搓,那老脸,就像是放了仨月的丑橘一般。

皱如菊花……

“呜呜~~”

洪承畴含糊不清的说道:

“爪子耶,唔,秃噜噜~爪子耶何不以……”

多尔衮见自己听不清楚,这才抽回了手。

随手将手上的口水,在洪承畴身上抹了干净。

洪承畴也知道自己刚才没说清,于是继续说了一遍:

“主子爷,何不以徐州、淮安、扬州、凤阳、庐州、安庆等江北诸州府,以酬吴家、祖家、耿家、尚家、孔家等家族……”

多尔衮眉头一挑,就要发火。

这特娘可是大半个南直隶啊!

洪承畴的意思,他听明白了。

大清能够拉拢辽东、关宁、登莱等派系,投向大清。

靠的不就是允许他们抢掠么!

但是!

这忒娘可是天下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啊!

这么多好地方,都给了他们,我满洲吃风喝沫?

洪承畴见到多尔衮要发火,急忙抢在多尔衮开口之前,解释道:

“父皇摄政王主子爷大人!

这些地方,就在朱由检的兵锋眼皮子底下,咱们守不住!

况且,奴才的意思是——主子爷大人赐出这些地方的前提,就是辽东、关宁、登莱派系诸将,齐攻宣府!”

“驱狼吞虎?”

多尔衮秒懂!

“哈哈哈!”

多尔衮大笑。

“啪!”

高兴极了他的,一巴掌抽在洪承畴的老脸上,五个指头印当场浮起。

“你这老狗,就是有办法!”

挨了主子爷的打……

这叫打吗?

这叫爱!

主子爷爱我,才会对我如此亲近啊!

猜猜这是谁的批复?康麻子还有个“高士奇爱我”的批复,可惜没找到这个奏疏

洪承畴感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想他洪承畴,虽然是英都洪氏族人……

安史之乱前,陈氏迁徙福建,改姓洪氏。

至此,已经在福建扎根千年。

历经整整上千年的发展,洪氏早已是福建大族。

势力之庞大,甚至在泉州府,都是一方豪强,族中更是掌握着出海的生意。

然而,与主脉相隔太远的他家,却得不到多少分成。

只不过顶着洪氏的名头,倒也没人敢惹罢了。

他父亲洪启熙,是一个死读书的,考了一辈子的科举,就中了个秀才。

万幸,他的母亲,是大地主傅员外家的嫡女。

有了傅家的帮衬,家里倒也还过得去。

因此,他自幼进入族中私学。

然而,等他八岁时,外公去世。

外公一死,舅舅们就分了家产,各自单过。

刚开始还帮衬一下姐妹家里,时不时救济一二……

然而,只有救急的一时义举,又哪里来长期救穷的道理?

失去了娘家依仗,洪承畴家里逐渐衰败。

当他到了青春期时,已经无力供他读书了,只好帮着母亲卖豆腐为生。

万幸,洪家大人物——洪启胤,看中了洪承畴。

不但免费收入族学,更是亲自教导。

按照辈分,洪启胤是洪承畴族叔。

在世家大族中,血脉关系,就是最可靠、最不可分割铁网。

随后,洪启胤高中举人,选拔为官。

先后担任山东济东教谕、湖北枣阳县学教谕。

这就是熬资历的。

若是没有家财,那自然就像宋应星一样,纵然再有才,没有财,却也只能地方蹉跎终老……

洪家是不差钱的。

有财,就有才,就有朝上爬的道路。

某人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无路,只要钱多,自然有人帮你趟出一条路!

身为海贸一份子的洪家,那道路——自然是宽阔的很!

而后,洪启胤更是担任京师国子监学政!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这大明最高学府……都有了人!

那考试——还不是狠狠滴的简单呀!

为了给洪承畴铺路,洪启胤给他做出了批语:

“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一朝进入天下最高学府国子监高官的眼中,省却了无数苦读。

最高学府的大佬都这么说了,自然是一路绿灯。

洪承畴接下来的一切,就平步青云了。

担任京师国子监学政的洪启胤,那真真是——桃李满天下!

国子监啊!

这玩意,就好比后世所有大学校长之职集于一身。

虽然是副的……

但是,人家才(财)多不是!

国子监学政都亲自下场了,在随便亮点才(财)……

谁说没了路了?!!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3岁的洪承畴,高中福建乡试第十九名举人!

次年,万历四十四年的会试,洪承畴连捷登科。

排名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此时,洪启胤已经担任云南按察使,署左布政使的一省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