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1013章 林之骥任曲阜县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福建林氏——这是历史上最牛的一个家族之一。

单单明朝,林氏出了89个进士。

一个家族,比南直隶这文风盛行之地,江阴全县出的进士,都多了14人!

这还不算啥,有爷孙三代,出了五个尚书、三个国子监祭酒!

当时有句话,叫——“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三代六卿,在本朝只此一家”!

盖压徽州府婺源县桃溪潘氏的“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自然也超过,与林家并称“南林北许”的河南灵宝许进家族——父子两代四尚书。

嘉靖“东南抗倭”,本就是为了扫清海贸家族。

自然要打压林氏。

于是,在林氏最辉煌的“三代五尚书”时期,嘉靖开始压制林氏了。

嘉靖是很被人低估的一个皇帝。

这人的权谋手段,那是相当厉害的。

嘉靖一出手,林氏就走了下坡路。

比如:林瀚、林庭机、林燫、林烃,皆被派往南京为官,只有林庭是北京工部尚书。

林氏经过嘉靖的打压,势力逐步衰弱。

到了张居正时期,林氏当时的大拿林燫,与张居正本是同榜进士。

两人争权,互相争斗。

此时的林氏,已经不得不争了……

争,家族还有再次繁荣的希望,不争,家族就要彻底衰落了!

然而,后来,张居正胜出!

林氏自然又被打压……

至此时,虽然林氏已经不复当初的辉煌,但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林氏纵然衰弱,早年的关系网却是还在。

再说了,真正的门阀弟子,为人处世是很内敛的。

没有利害关系,他们一般都很低调。

当然,你要是动了他的根本利益,那就不死不休了!

那什么“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跋扈,大部分都是暴发户。

身为林氏弟子,也不该是这种性格。

在江阴时,林之骥无法掌权,是因为林氏是大族,本身就是福建的外贸大家。

林之骥在江阴,之所以无作为,是因为——

江阴豪族为了保证江阴海贸事宜,不被林氏染指,集体采取的排斥之举。

而到了平阳——

林之骥能够让平阳大治,是因为这时期的隆武政权,已经从江南豪绅掌权,过渡到福建豪门掌权。

平阳地方豪强,不敢忤逆新朝势力庞大的林氏门人林之骥,这才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

也就是说——

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饮一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却都因为福建林氏实力太大。

……

顺治三年,清军进逼平阳,因为隆武朝鞭长莫及,林之骥只得再次离任。

随后,平阳被屠。

也就是顺治三年,大概七八月间的溪江大屠杀。

这场大屠杀,历史记载比较少。

但是,正如开篇我说的——全国兴许有幸免于难的县,绝无没被屠杀的府!

《平阳县志·杂事志》记载的平阳大屠杀,其中一名主事者,是一名叫项永思的夷人。

也就是书中的——“有永嘉名色兵官项允思,随大兵至平东关。生员吕季铉……新居闳敞,率兵百余人踞之”。

色兵官,就是夷人做军官者。

——色兵,是元代“色目人兵”的语境延续,也就是夷人。

永嘉名,指的应该是永嘉籍,或者从永嘉来的洋人。

此记载,应该就是——清廷勾结的荷兰人,是其中一名领兵百人的将领。

当然,这个夷人,也有可能是被“我西洋圣教三柱石”徐光启等人,引入江浙地区的洋人。

大家还记得我之前放的那个三柱石老家图吗?

徐光启,上海人。

李之藻,浙江杭州人。

杨廷筠,浙江杭州仁和人。

看到没——全是长江口、杭州湾区域。

三柱石都是这里的人,人家“引进”的“高科技人才”,能少了?

而单单上海一地,到了康熙四年,徐家就已经发展出5万教徒。

将历史抽丝剥茧,掰开揉碎……

真相纵然被掩盖,却依旧能掀开冰山一角。

按照清初清廷重用西洋人的记载,以及不惜重金勾结荷兰人,对付郑氏来看——平阳县志的这个记载,该是真的。

……

听到林之骥的回答,张国元哈哈一笑,招呼两人吃菜喝酒。

酒过三巡,阎应元一边给张国元倒酒,一边道:

“张督此来,该是有所教我的吧?”

张国元看了阎应元一眼,心中大惊。

这小子!

果真猜到了我的来意!

怪不得陛下说此人可堪大用了!

就这份心思聪慧,就不是常人可比的。

“然。”

张国元放下筷子,拿起酒杯,冲下嘴里的菜肴。

待咽尽之后,才道:

“皕亨稍待,给你的任务比较繁琐。

林县,陛下有命。”

林之骥慌忙站起。

他起身离席,面北弯腰道:

“莆田林之骥,恭听圣训。”

张国元道:

“陛下口谕:

若江阴不可待,林之骥可往江北来。

朕委以曲阜县令之职,无需进京面圣,既往上任即可。”

曲阜县令?

林之骥慌乱的看了张国元一眼。

曲阜令……

从来都是孔门自己人担任啊!

他是莆田林氏旁支,虽然林氏势大,国朝开鼎一来,高中进士者,已经足足89人。

但是,林氏比起孔门,还是不够看啊!

这正六品的曲阜县令,看似高升两级,实则却是个火坑!

不过……

这也是个机会!

哪怕完成了陛下最低的心理预期,也能保住了六品官位!

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惠了。

心里的想法,林之骥不敢表露,只得接了口谕:

“微臣林之骥,拜谢君恩。”

罢了,罢了!

大不了再当三年橡皮图章……

既然一跃入了六品官,三年任期满后,就算平调,也是大喜事!

我这刚刚踏入官场的小人物,五年之内升入一地正六品实权之列,却是意外之喜了。

林之骥并不知道——

朱由检虽然已经决定对孔门动手,但是这曲阜县令的人选,委实愁人。

就算孔门全没了,那曲阜令,也不是好做的。

天下这么多士人,谁的眼睛不在盯着呢!

这是个要和天下士人打擂台的矛盾中心啊!

有了他的暗中支持,福建林家,倒是勉强够放上去掰一掰手腕。

换句话说,这又是一双——朱由检准备许久的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