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景舒还是小看了,古人对于生儿子的执念。

周泽林的父母在软硬兼施过后,发现自家儿子油盐不进,就开始努力调理自己的身子,准备冒着生命危险生孩子。

嘿,还别说,这俩还真怀上了。

不过,为了防止被人骂老蚌生珠,他们便带着儿媳去江南了备孕,到时候回来就说成是儿媳生的,岂不是完美?

景舒:“还没坐稳,不好长途跋涉的吧?”

这么大年纪了,难道不怕孩子流了?

胡善围摆手笑道:“应当无事,舅母是从小做粗活的,身子好着呢,怀泽林的时候还扛着一大袋药材,跑上跑下的呢。”

可她现在年纪到底大了啊!

不过现在人都走了,说什么也没用。

“三妹妹。”胡善围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准备明年出宫,已经和皇后娘娘说好了。”

景舒很是惊讶:“为什么?娘同意吗?”

她会问周氏,便是因为胡善围进宫是周氏让的,而且她也支持女儿不嫁人。

现在,胡善围可是尚宫。

那是正二品的阶品,连皇上的妃嫔都要对她客客气气的。

周氏乐意没了这个依仗?

“三妹妹,我十岁,也就是洪武二十二年便入宫了,今年已经四十五,我除了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其余时候看见的都是这深宫。

我早就想出去了,想出去看看外头的景色,可后来你也进宫了,你是我妹妹,我得把你照顾好。

现在,你儿子也有了两个,地位也稳固了,太子那几个妃嫔,也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的,我也就放心了。

我没和娘说,娘不会答应的,三妹妹,你也先别和娘说。”

她就是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让自家娘没办法不同意。

景舒佩服她的勇气,她能年少入宫,并且得朱元璋、建文、朱棣三帝赏识,可见是个有本事的。

作为一个古代的女子,她能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终生不嫁,这证明她心理素质好。

她在后宫位高权重,如今也被皇帝皇后看重。

要是没有意外,到了朱瞻基和自己,估计也是要重用她的。

到时候,亲妹妹是皇后,妹夫是皇帝,宫里宫外谁敢对她说个不字?

可她却在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决定要放弃自己的地位,出宫去。

景舒握着她的手:“姐姐,你去吧,我支持你。”

并且,她表示很羡慕。

世界那么大,她何尝不想去看看。

可在后世,她要因为囊中羞涩而不得不困在工作岗位上。

现在,囊中倒是不羞涩了,但是却被身份困在了这宫闱之中。

姐妹两人在一块,聊了不少小时候的事情。

“你生的晚,也许不知家里的事情。

我是长女,娘生了我之后,肚子便一直没有动静,到我八岁的时候,才有了二哥儿。

娘待他如珠如宝,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由怕化。

我不喜欢她这个样子,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年,宫里开始在民间选女孩儿进宫为嫔妃或宫人,我因为貌美,所以娘毫不犹豫就让我去。”

想起往事,胡善围揉了揉发红的眼眶。

她就是再坚强,可在说起家人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还好,我虽然长得还算是好看,可年纪实在太小了,太祖皇帝瞧不上我这个小姑娘。

可他也没亏待我,别人都是熬了许多许多年,才能从宫女变成女官,可我一进宫就是女官。

不过五年,我就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尚宫大人。

后来建文皇帝登基、先帝登基,都没有动摇我的位置,他们都很信任我。

尝到权利的滋味,我其实并没有多开心 。”

因为,她知道这都是暂时的,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这一切也就没了。

“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娘托人给我带话,说你想给太孙殿下选妃。

我当时是既震惊又生气,这种地方有什么好来的?

可你是我的妹妹,你想要的,我自然得帮你。

等你进宫以后,我看出你的不高兴,便什么都明白了。”

什么善祥想进宫为太孙的嫔妃?

明明就是娘,她想姐妹俩都进宫实现家族荣誉而已。

可进都进来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只不过,令她没想到的是,司天却说妹妹的八字是祥瑞。

她敢对天发誓,她绝对没有收买人。

这倒是个惊喜,当正妃,总比当个什么嫔的要好吧?

但她也有些难过,自己的妹妹,到底还是和自己一样,都沦为了为家族争荣誉的利器。

景舒瞪大了眼睛,颇为震惊:“什么?”

也就是说,胡善围是被忽悠的,周氏是两边哄着把小女儿送进宫的。

“三妹妹。”胡善围捏了捏妹妹的手,叮嘱道:“我和你说这些,是想让你明白,家族也不过如此。”

“咱们女儿家,大部分时候都是……是要被拿来牺牲的,不要学姐姐,半生已过,方才惊觉父母之爱,也不过如此。”

“你好好的,别想着为家族争取什么,那对你不好。”

豆大颗的眼泪珠子滴在景舒手上,也滴在了她的心里。

她的心有些凉,那周氏知不知道原主有喜欢的男子?

若是知道,那她也太……

不疼女儿了!

她为原主和胡善围感到伤心,也为天下同样的家庭悲哀。

不过悲伤的情绪,在小朱从宫外带了好菜色回来以后,便烟消云散了,最为要紧的是,其中还有一盘肘子。

明朝皇帝虽然姓朱,但人家可没有不让老百姓吃猪肉啊。

所以酒楼里自然也会卖,而且老百姓也很是喜欢买的。

不过宫里头猪肉的菜色就非常少了,倒不是掌权者不让做,可能是厨子们故意避讳吧。

肘子金黄透亮,还微微冒着热气,香气直往她鼻子钻。

她光是看着,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瞧你那点儿出息。”小朱嫌弃地道,但手上却已经把碗筷递过去了:“尝尝,这家的猪肘子十分不错。”

明朝人管猪肉就叫猪肉,不要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

朱元璋格局没那么低,他忌讳的只是元朝的元。

是到明武宗时期,朱厚照才让人把猪改成万里哼的。

景舒也不客气,第一筷子就叨了块肥而不腻的肘子皮,香喷喷的猪肉入嘴,她脸上浮现出了满足的笑意。

“真不错,殿下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