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刘寒见过郑先生。”
张让出去后,刘寒对郑玄执弟子礼。
这倒让郑玄稍稍惊讶,仔细观察面前这五岁孩童,虽然还是一脸稚嫩,但是灵动的眼神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好苗子。
自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儒学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整个国家的忠君思想也因此上升到极高的高度。
虽然此时皇权式微,中枢被宦官把持,但是无论是士族、外戚或者宦官都不敢挑战大汉皇权,汉代四百年君本位思想,郑玄不敢忤逆圣意。
“中水县侯。”
郑玄微微躬身回礼,自己虽是钦点的老师,但仍是白身,面前虽是五岁孩童,却是真正的汉室第一宗亲,皇权至上,不容亵渎,这是刻在文士骨子里的规矩。
两人见礼,刘寒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一点,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大儒多傲骨,不可辱,皇兄派张让请他,终是不妥。
而后,刘寒看向一旁二人,“想必二位便是公与先生和黄将军吧。”
二人听到刘寒的称呼,连忙俯身作揖,口中直呼不敢。
毕竟二人一人白身一人屯长,当不得如此称呼。
“我说二位当得,二位便当得,即使现在当不得,以后也当得。中水县诸事便劳烦二位。”
“喏!”x2
虽然刘寒年纪小,但二人大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
送走三位,刘寒方至偏厅。
“奴婢拜见侯爷,这是陛下和太后写给侯爷的信。”
刘寒收下绢帛,刘寒才五岁,还不认识太多字,写字就更不会了,只能让刘义念给自己听,两封信内容没太大区别,都是对自己的叮嘱和挂念。
若说区别,那就是母后知晓自己找先生后,希望自己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国之栋梁,能够帮到皇兄。
“多谢公公,公公一路辛苦。”
而后,将早早准备好的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珍珠从刘义手中接过,递给张让。
张让看到这么大的珍珠,心中的确想要,但是一想到干爹的话:
“张让,你要记住,咱们是宦官,是陛下的家奴,所有的东西都是陛下给的,所以我们只忠于陛下。”
最终还是理智战胜贪婪,眼前这位虽不是自己的主子,但也和主子差不多,怎么敢伸手找主子要东西?
张让慌忙退让,不敢接受。
“不敢不敢!侯爷折煞奴婢了。”
要是这事让干爹甚至是陛下知道了,自己恐怕小命难保。
刘寒见状,自是想通了他的顾虑,于是便开口讲到:
“公公听我说,这礼一是感谢你不辞辛苦,几个月风餐露宿完成圣命;二是感谢你从洛阳将母后做的衣服还有皇兄的礼物带给我;这三,公公回去的时候,还要将一些东西带给皇兄和母后。这一份是你的,其他人的也有。”
话到这一步,张让再推辞就不合适了。
“喏!”
“皇兄和母后在洛阳如履薄冰,告诉他们我在中水无恙,切勿过多挂怀。”
“喏!”
“......”
刘寒说了许多,张让都一一记下。
“原以为小侯爷顽皮,没想到......”
刘寒走后,张让不禁感慨一句。
从刘寒这里,张让从没感觉刘寒对自己的鄙视,甚至,有一股尊重,这让张让顿生好感。
#
天使走后,刘寒开启了正式自己的学习生涯,这一晃,便又是一年。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洛阳。
永乐宫。
皇帝刘宏此刻端坐在母亲董太后一旁,手上拿着一封来自河间的绢帛,绢帛上虽不是写着什么军国大事,却让这位年轻的皇帝和中年太后倍感高兴。
绢帛上正是刘寒的手书,在先生郑玄的教导下,刘寒已经学会写字了,这是刘寒第一次给他们母子俩写信。
信的内容董太后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怎么看都看不腻。
“寒儿,寒儿......为娘对不起你呀!”
信的内容朴实无华,一部分是有关刘寒自己的,他告诉皇兄和母后他又长高了、长胖了,他在先生的教导下这一年已经学会了《说文解字》,能够背诵《诗》、《书》、《礼》、《易》,能够自己给他们写信了。
另一部分则是叮嘱他们,即使分隔两地,他们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母后,这是件高兴的事情,不能哭。”
刘宏红着眼,显然也十分思念幼弟,但是身为帝王,他必须学会掩藏自己的情绪,将泪水憋住。
“对,对,皇儿说得对,是哀家的不是,只是苦了寒儿。皇帝,你弟弟知道我们在洛阳不易,信中没有对我们丝毫不满,还能奋发苦学,说要长大了帮哥哥,你没白疼他。”
说到这里,刘宏又想起在河间老家时,替这顽皮的弟弟背黑锅的日子,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自从来到洛阳,老管家刘义在这两年里也经常来信,弟弟大病一场后一下子变了,没有了原先活泼的样子,像是一下子长大了。
刘宏原本还有点担心,如今倒是放心了许多。
“郑玄不愧是如今少有的大儒,他教寒儿教得很好,他是党人的事情朕就不与他计较了。”
说着,刘宏看向一旁的中常侍曹节,“朕的意思,汝明白了么?”
“奴婢遵旨。”
曹节伏地,自是听懂皇帝弦外之音,党锢可以有,诬告也可以有,但是不能牵扯到刘寒,自然也不能牵扯到郑玄。
郑玄是不是党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说是才是,皇帝说不是,那就不是。
“皇儿,说这些作甚,不如你我也修书一封,再让人带点东西回去,寒儿说他又长高了,不知前端日子哀家给他做的衣服还合不合身,这次定要派个机灵点的人过去,仔细打量。”
刘宏闻言亦是点头说道:“母后说得对,去年派过去的小黄门张让不错,差事办得很好,这次还是派他去吧。”
“张让......”
听到这个名字,曹节也在心里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好人选,自己的这个干儿子是最让自己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