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九十年代农村媳 > 第86章 “二成子”生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完饭赵艳直犯困,坐在炕边,边看电视边打哈欠,看的是啥内容都不知道了。

李建军进屋看到的就是媳妇脸蛋嫣红,眼睛像蒙了一层水汽似的,明明困的不行的小样,还要强打起精神,不知道等啥呢。

李建军不知道咋形容这一刻的内心,只觉得心都软了下来,觉得媳妇无比可爱,像自己看过的那个毛茸茸的熊猫,看完心里像有一根羽毛轻拂过似的,痒痒的。

他是不知道,后世都管这个叫萌住了。

怕吵醒女人,李建军往炕上放了个枕头,凑到女人嫩白的脸颊前,小声地说:“媳妇,你睡一会儿吧。”

说完看媳妇没动静,李建军小心的抱住女人的肩膀,把她放平,让她躺在炕头了。

女人毫无意识,顺势躺在了枕头上,睡着的样子看起来挺乖,小脸红扑扑的,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被小扇子一样的长睫毛盖住了,额头上有一撮呆毛向上翘起,李建军看她乖顺的姿态忍不住起了调皮心。

小心地捏了捏女人细巧挺秀的鼻子,看她没反应,男人又捏了捏她那嫩白的脸蛋,捏完自我感觉挺有成就感,又往上扶了扶那撮呆毛,结果刚扶上去,这撮头发丝又倔强的下来了。李建军失笑,这头发丝都和它的主人那么像,倔强又调皮。

看她睡的香,本来不困的男人也难得打了个哈欠,涌上一阵睡意。

索性地里着急的活也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着急慢慢干就行,李建军顺势躺在了媳妇旁边,从后面搂住了媳妇,一起睡了个午觉。

李建军是被自家亲爹的叫声喊醒的。

为了通风,家里的窗户开了一小扇,隔着窗户,李建军睡的正迷糊呢,隐约听见亲爹粗旷的嗓门喊自己。

也就睡了不到四十分钟,得益于在部队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李建军迅速的起来了。

到院里一看,亲爹没来,正隔个墙头瞅自己呢。

看见儿子出来,老李头浓密的眉毛气的都要竖起来了,这个懒货,也不看看啥天气,就知道犯懒!

“老二,马上来雨了,你咋还不扇苞米,咋滴不看天气预报啊,撒冷的扇上,等啥呢!”

听完亲爹的训斥,李建军下意识地回答:“爸,我忘看天气预报了,不知道要下雨,幸亏您提醒我,我现在就扇。”

说完李建军抬头看了看天,确实太阳被遮住了,有点阴阴的,空气中传来微风,是的,马上要起风了,雨应该快来了。

看儿子转身去仓房拿塑料布了,老李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嘴里还是不高兴:“还是年轻不经事,这苞米要是让雨浇了可咋整,发芽子了可不好卖!这个败家玩意,吃饭的玩意都不上心!”

老李头是恨铁不成钢,看自家老头气的脸都黑了,许英停下了正摊着塑料布的手,劝男人:“二成,别生气了,孩子不经事咱当老人的多劝劝,跟着多经管经管就行,可不跟着生这个气,再给你气坏了。”

没错,老李头的名字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叫李二成,当然了,他那个死去的大哥就叫李大成。

以前村里人都叫他哥“大成子”,叫他“二成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胡子也长了,头发也白了,脸上褶子也多了几道,腰背也不复挺直,岁月让“二成子”也变成了老李头。

村里能喊他“二成子”的老人陆陆续续都去世了,再也没人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见他都是老李头、李叔、李大爷的叫,这个尘封已久的称呼也就自家老婆子会叫几声。

一听老婆子劝自己,老李头长舒了口气,点点头没再做声,只是用余光瞪了下自己那不经事的二儿子。

老李头转身和老伴一起扯塑料布,许英小声地说:“二成,儿子大了,媳妇都娶了,你再训他的时候单独找他,别这么大声,给他留点面子。”

老李头清了清嗓子,想和老伴争执几句,但是那句“二成”,让他颇为犹豫,一般老伴都叫自己老头子,只有在认真劝自己的时候才这么叫自己,老李头有点怂,怕多嘴老伴再收拾自己。

他这一犹豫就失了先机,不说话许英就当他答应了,扯着塑料布转身就往苞米堆那头走。

看着老婆子走远的背景,老李头无奈,算了,不说了,多啥嘴,少说话省着干仗,他这可不是怕媳妇,都是为了家庭合睦啊。

确实,这刚收的苞米棒子下雨了必须得盖。

农村都是堆成苞米堆,刚收的苞米水分比较大,如果被雨淋到,水分会变得更大,这样堆在一起的苞米很容易就会发霉长芽。

发霉之后,可以看到苞米上面会出现黄色、绿色或者黑色的菌丝,有明显的霉斑,而且苞米的质地会变得比较疏松。

发了霉的苞米特别麻烦。

喂鸡鸡不吃,喂猪猪也不吃。

卖基本没人收,交公粮的话更是,人家不要,一旦发霉,这一年的辛苦就是白干了。

所以农民害怕啊,每到这个时候都格外的注意天气预报,天天晚上坐电视前,雷打不动的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每到主持人播放到自己的城市,都无比的认真,呵斥自家吵闹的孩子,就怕错过那句“今日的天气情况是小雨转晴,东北风三到四级。”

老李头就是这样,平时简省的他,连自家女儿多看会电视都会催促,“让电视歇歇吧,都热了,省点电”,每到晚上,还是雷打不动地等着看天气预报,然后布置明天的活计。

资讯不发达的时代,农民只能靠这个途径获取想要的知识。

老李头家还行,有台黑白电视机,东升屯有的家庭想知道天气预报没电视看,就只能靠自家的收音机,有的却连这个都收不到。

确实,有的家庭老弱病残,或者没有主要劳动力的话,确实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谈不上有啥富裕的精神生活,连电视都没有的还是有的。

不富裕早就的环境就是,大家爱串门儿唠嗑,谁家有啥事都愿意伸手帮一把。

东北人的热情与乐观可能跟地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东升屯讲究人情,最少不了的就是“人情来往”,谁家盖房子,村里人会去帮帮忙,人情味浓。

当然,哪都有爱搅合的老鼠屎,但大部分来讲,都是比较热情互助的可爱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