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羌无使臣离开后,朝堂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暗潮汹涌。

首先被提起的是狩猎遇刺一事。

大理寺卿梅开霁直接跪地请罪:“皇上,微臣刚接到禀报,行刺大皇子的刺客……死了。”

“怎么死的?”

“没看守住,他自尽了……”

皇帝闻言暗暗松了口气,他能坐上皇位,自然洞察力敏锐,此事与夏鸿轩肯定脱不了关系,现在人死了反倒好。

“啪!”一本奏折落在了梅开霁脚边。

“一帮废物!连个人都看不住!朕养你们有什么用!”

梅开霁忙连声求饶:“皇上恕罪,微臣定当全力追查……”

“啪!”又一本奏折砸向了梅开霁。

“人都死了你还怎么追查!你拿什么追查!”

夏鸿轩心中暗喜,他知道皇帝这是不想继续往下查。

果然,皇帝怒道:“梅开霁管理不严,致使罪犯死亡,罚奉半年,此事交由刑部,务必尽快将刺客全部捉拿归案!”

皇帝的心思百官心知肚明,追查的结果已不重要,各人心里都早已有了答案。

曹丞相看了眼夏鸿轩,出列道:“皇上,自古皇子遇刺皆与储位有关,为朝堂安定,为社稷稳固,请皇上尽早立下太子。”

曹丞相这话可谓毫不留情面,就差指名道姓了。

夏鸿轩气得面色铁青,双拳紧握,正要开口,有人先一步道:“曹大人此言差矣,臣为官五十载,监察案件无数,其中不乏皇子遇刺一事,并非都与储位之争有关。”

曹丞相眯眼看着监察御史张叙,都说他为官清正廉洁,只忠于皇上,没想到竟会为夏鸿轩说话。

“不过曹大人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为社稷稳定,还请皇上尽早立下太子。”

“张大人以为立谁合适?”

张叙目不斜视,对着高位道:“几位皇子皆人中龙凤,皇上立谁,臣便辅佐谁。”

曹丞相:“……”

老匹夫。

“三皇子忠义孝悌,品行端方,为救兄长愿冒险远赴塞北,当立为太子。”

“论忠义孝悌,二皇子差哪了?前阵子太后病重,日日去看望的是二皇子,当初也是二皇子先提出要去塞北救兄长的。”

夏文祯低眉拱手:“儿臣惭愧,当初是皇兄替儿臣去的塞北,且皇兄才学谋略皆在儿臣之上,儿臣请立皇兄为太子。”

“臣附议,论嫡论长论才能,皆当立大皇子为太子。”

“大皇子确实善于征战,可治国不是打仗,更需要谋划之术。”

“大皇子不费一兵一卒,就让羌无臣服,算不得谋划?”

“他孤身犯险,就是思虑不周。”

“前两年渭河水患,也是大皇子治理的,三皇子又做了什么利国利民之事?”

……

朝堂上一时争论不止,皇帝只觉得头疼不已。

“立储乃国之大事,朕会认真考虑,退朝!”

皇帝不愿立储,朝堂上日日为此争论不休。

这一日,又是一番激烈争论,支持白绯的大臣明显占了上风。

曹丞相领着大半朝臣跪地请旨:“请皇上下旨,册封大皇子为太子。”

皇帝气得唇角抽动,他才不过四十,正年轻力壮,这帮大臣就敢如此逼宫,简直是藐视君威!

“够了!都给朕闭嘴!”

皇帝正要发火,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进了殿,附在大太监张德贵耳边低语了两句。

张德贵听罢,面色微变,也顾不得合不合适,直接跑上前,躬身道:“启禀皇上,曹鸿将军在外求见。”

皇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你说谁在外面?”

张德贵颤声重复:“曹鸿曹将军在外求见。”

原本争论不休的众大臣都自觉噤了声,一个个面面相觑,眼中皆带着困惑和担忧。

曹鸿是皇后曹曦一母同胞的弟弟,有很高的练武天赋,年仅二十就成了武状元。

那一年,陇安国大军压境,朝中局势动荡,皇帝根本无力应战,只能求和。

陇安皇提出和谈条件,求娶夏国大长公主为后。

彼时的大长公主夏云舒年仅十四岁,而陇安皇已年逾五十,且常年缠绵病榻,娶夏云舒更多的是为了冲喜。

皇帝自然不愿将夏云舒远嫁,不但是为了皇家颜面,更因为夏云舒是皇室中唯一给过他温暖,且助他登上帝位的小姑姑。

可是为了江山社稷,他不得不答应。

于是,他命曹鸿跟随夏云舒一同前往陇安国,曹鸿护佑夏云舒一日,曹曦的后位就稳一日。

这一去就是十五年,皇帝至今仍会时常想起那个远赴他国的小姑姑。

“快宣!”

皇帝沉着脸,曹鸿突然回来,怕是夏云舒那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