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辽北出马仙实录 > 第205章 你发过愿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韩老师,我应该咋做啊?咋做才能有所改变啊?为啥我总是遇不到好事情?都让我修,修啥啊?我认为我自己挺好的!”这类的话,几乎是每天查卦我都能听见,而且还不是一位缘主在和我说这个问题!面对这问题说实在的,我也挺不好回答,不知道该如何用巧妙的语言来表达要说的观点!

想必各位友友们,都应该懂的“发愿”这个名词吧?所谓的发愿,其实就是愿力。愿力就是现实中的理想和目标,对未来事情的一种期许。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每天,每个地方,每件事儿等都在“发愿”,学习的要立志,做企业的要有远景,穿梭于各个场合的职业人士,对事业也有一定的规划,其实这些都是发愿的表现。对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内心里发出了一个愿望,这就是发愿,发愿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虔诚,会牵引着我们向前发展,就好比,我要努力挣钱,到时候回农村老家,盖一栋二层小楼;我要考上大学,那就会努力去学习,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态度。

我就遇到过这种事情,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甘愿舍出口福,不动荤腥,常伴青灯古佛,吃素修福。我曾经去庙里,参加佛事,结识了一位老居士,这个老居士那年是82岁的高寿,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根本看不出来他有那么大的年龄,面相上也就是七十出头,满面红光,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还特别联立,根本就不像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

我亲切的称他为“老菩萨”,老菩萨是对这位老修行的一种尊称,通过我和他的交流和学习,发现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老居士姓王,年轻时候家里特别穷,而且还从小就体弱多病,家里的弟兄姊妹又多,他还是中间,所以自然会有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感觉,不是父母对他不好,而是孩子太多,真不像现在这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都是自食其力,自己照顾自己。以下我们就亲切的称他为王爷爷,王爷爷说,好在自己天生的人缘好,村里的人都喜欢他,他也从来不调皮捣蛋,由于从小闹病,所以家里人只要能干活的,就都得去干活,分担家务,不吃闲饭,可王爷爷就是例外,一点活儿都干不了,自己都是强维持。白天就能在家和奶奶喂喂鸡鸭还可以,而奶奶呢?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信了一辈子的菩萨,家里还供奉着一尊瓷菩萨。每天上香磕头,祈求自己的这个孙子能健康好病。

老太太整天没事儿嘴里就不离,阿弥陀佛,南无观音菩萨这几个字,开始王爷爷还以为奶奶魔怔呢?很是不理解,后来就对奶奶提出来疑问?奶奶的回答是我在替你们祈福,消业,希望家里人能健康和睦,你能好病,那时候的老太太能有几个识字的,根本讲不出来那些大道理,但是大概意思还是能表达出来的,经过奶奶的回答,自己对这事儿产生了好奇,再加上成天的耳濡目染,自然学也学会了,开始是照着奶奶的样子,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嘴里成天嘟囔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这一念就彻底改变了王爷爷的一生。

不知不觉的王爷爷和奶奶就念了一年的佛了,这一年里,王爷爷的身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爱生病了,身体也有力量了,气色上也比以往强了好多,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

王爷爷小时候也非常聪明,身体有了改善,就可以上学了,王爷爷说,他爸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注重教育,家里的孩子只要念书,就是借钱也供,他爸爸认为,不管是干啥,也得认识字,有点文化。

就这样,王爷爷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了上学的机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王爷爷也特别珍惜,在学校学习认真听讲,刻苦专研,立志在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改变家里的困境。

后来奶奶过世了,家里也是按照奶奶的要求,举行了葬礼。葬礼上来了个奶奶的佛友,走到了王爷面前说了句,孩子,你要坚信自己的信仰,你是佛菩萨加持过的孩子,也是拜佛给你带来了新的体魄,好好的修行,你会越来越好的!

也就是这句话,在王爷爷的心里扎下了根,从那以后,王爷爷就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学佛,读经典。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王爷爷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到后来王爷爷当了兵,也是死里逃生,有好几次都差点儿死了,都被救了回来,这样的事儿一发生,他就更坚信信仰的力量了,发愿自己退休后,就开始修复经典,常伴寺庙,为众生做事儿,修福。去报答佛菩萨和先祖对他的恩情。

这不难道不是发愿吗?只不过方式方法不一样,世上有三千六百种法门,每个法门都有修行的人,找对自己修行的方法,认真的做,就会有所改变!一个人如果缺乏信仰,缺少愿力,那么心中就会迷茫,激发不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内心空虚,孤独。每个人都应该发心,发愿,然后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发愿就要行愿,然后才会满愿,王爷爷那就是明晃晃的例子。相信各位友友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少不了,那我们还有啥不去做,不认真修啊。感恩遇见,相遇即是缘,结缘地球lbmjgsh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