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刘璋在三国 > 第46章 皇帝召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宴席散去后,刘璋也计划跟着刘焉一起回家,张让上前拦住他。

“刘大人。陛下有请。”

刘璋看看刘焉,刘焉点头道:“既然陛下召见,那还不赶紧去?愣着做甚?”

刘璋拱拱手:“孩儿告退。”

刘焉又不放心的叮嘱道:“见了陛下要小心说话,不要冲撞了龙威。”

刘璋点点头:“孩儿谨记!”

刘璋跟着张让向尚书房行去,路上刘璋问道:“张常侍,可知道陛下相召所为何事?”

张让的胖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你不问,杂家也是要说的,应该是关于酿酒之事。”

刘璋愣了一下,酿酒有什么事?刘宏看上酒水生意了?想抢?那可怎么办?疑惑的看着张让问道:“陛下的意思呢?”

张让笑呵呵的说道:“刘大人放心,陛下也只是看酒水生意火爆,想分一杯羹罢了,刘大人不可小气哦。”

看着张让的幸灾乐祸的胖脸,刘璋真想给他一拳,分尼玛币!张让一人就拿了三成半,三派加起来拿了三成,自己就剩下三成半了,还分?再分喝西北风去啊?

刘璋眼神不善的看着他说道:“张常侍不是不知道,宫外还得一大堆人打点,我已经所剩无几了,就是剩下的也是作为赈灾所用,张常侍没有跟陛下解释吗?”

张让苦口婆心的劝说道:“那你自己去跟陛下解释吧,我的刘大人,那难民就是个黑窟窿,怎么可能填的满?刘大人要为自己考虑才是,得罪了陛下能有你好果子吃?”

刘璋冷笑:“张常侍真是好嘴啊,上下嘴皮子一碰,城外几十万难民就得饿肚子,你自然没有事,城外难民如果聚众闹事,我这个司隶赈灾使能有好下场?”

张让眼看刘璋不听劝,冷哼一声:“不可理喻!你自己去和陛下解释吧,看陛下听不听你的。”

说完气呼呼的往前走去,刘璋也一肚子火,以他估计,肯定是张让在刘宏那里透露的风声,要不然刘宏怎么会知道酒水挣多少钱?张让不但不替他说好话,还给他使绊子,以前传谣言就是一次,这次又这样,你不仁别怪我不义,刘璋也冷哼一声跟上去。

皇宫的建筑范围极大,占地颇广。

东汉的皇宫又被分为南北宫,北宫是东汉时期的皇家宫殿,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北隅,是东汉皇权的象征,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

秦朝时,洛阳已有北宫。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重建,至八年(公元65年)建成。

北宫既是皇帝登基、处理日常朝政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皇室成员接受教育和生活起居之所。北宫内设有专门的学术机构,不仅藏有大量的典策文章,而且网罗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

北宫的范围大致为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北宫内设有东宫(一般作为太子住所)、西宫(或称长秋宫,一般是皇后住所)、长乐宫(或称永乐宫,太后住所)和太极宫(皇帝寝室)还有未央宫(朝会所在地)等大型宫殿,分别用作皇帝朝宫、帝后寝宫、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居住的宫院,还有朝臣们觐见皇帝或者召开大朝会所用,南宫也有一套皇宫重要人物的住所,平时主要作为各种祭祀大典所用。

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李通为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征讨四方,常令李通居守京师洛阳,镇抚百姓,修宫室,起学官。当时的南、北宫经过一定规模的维修乃至重建,以妥善安置新政权。

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夏,北宫重建。《后汉书·明帝纪》:“是岁,起北宫及诸官府。”又《后汉书·钟离意列传》:“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北宫与南宫相去七里。

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冬十月,北宫建成。

北宫建成后,汉明帝由南宫移居北宫;而汉章帝晚年又由北宫移居南宫; 和帝又由南宫移居北宫; 顺帝则由北宫移居南宫,复归北宫,后又徙居南宫; 桓帝由南宫移居北宫,复归南宫,后又徙居北宫;灵帝由北宫移居南宫,何太后与少帝刘协由南宫移居北宫,反正离的也不远,想住哪就住哪。

东汉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时期,建筑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作为当时最高水平的宫殿,表现的最为明显。由于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梁柱构架的稳定性提高,促使原来以土结构为核心的土木混合结构向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土木混合结构转化。最终舍弃了大夯土台——墉,而直接在地面上建造宫殿群。

北宫宫院的南面有应门,东面为云龙门,西面是神虎门。

崇德殿和德阳殿分别是北宫中的东宫和西宫正殿,即崇德殿在东,德阳殿在西,相去五十步;

东宫作为朝殿宫院,以德阳殿为前殿,其后有章德殿等建筑。

西宫是帝后寝宫,以崇德殿为前殿,其后也各有一组建筑。

而章德殿是北宫中皇帝日常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当皇帝居北宫时,黄门令所掌管的是以章德殿为中心的一个建筑群。

皇太后居住的宫院永乐宫,在德阳殿宫院的西北部。

宫院北部有濯龙园和濯龙池,汉明帝马皇后在园中置有织室,而汉桓帝也曾在濯龙园宫设置祠堂祭祀黄老,故此园也称濯龙宫。

北宫东北部有禁苑芳林园,园内有天泉池,也称天渊池。

北宫的东部有东掖庭、永巷署、钩盾署、尚书台等官署,西北部有朔平署。

北宫建于汉明帝时期,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焚毁。曹魏时重建,改称洛阳宫,一直使用至北魏。

北宫的平面接近长方形,四面筑围墙,面积约0.924平方公里。宫城辟三门,在南门外立阙。宫内有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德阳殿,居全宫西侧,台基高二丈,东西近百米,可容万人。其他建筑还有崇德殿、宣明殿、含德殿、章德殿以及芳林园、濯龙园等。北宫与南宫之间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北宫有宫城四面环绕,宫城四角筑有角楼。宫墙外设多座卫士所居的区庐。宫墙在东、南、北三面各开一门。

南朱雀门:门外立阙。东面是东明门,北面是朔平门。

东汉皇宫的布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分明:东汉皇宫的整体布局是分层次的,主要由皇宫宫城、省外宫殿、省中等部分构成。其中,宫城是核心部分,包括皇帝和皇后的居所,以及处理政务的中心,省外宫殿主要用于接待贵宾和办公事务,省中则是皇帝和皇后的私人居所。

高台建筑。受秦朝影响,东汉热衷于建造高台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用于宫室和其他用途,追求灵动、跃腾的空间效果,体现皇室贵族对人与神仙共存的追求。

规整对称的建筑布局。东汉皇宫的建筑布局整齐有序,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东西两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这样的布局不仅突出了建筑的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规整和对称艺术风格。

宿卫体系。东汉皇宫的宿卫体系由皇城城门校尉、北军中候监领下的北军五校尉、执金吾、卫尉、光禄勋以及宦官负责,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皇帝和皇宫的安全,也是对前代多重宿卫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一句话,东汉的皇宫就几点:占地颇广、建筑高大、防守森严,想要偷偷摸摸溜进皇宫是不可能的,就算不被守卫发现,这密密麻麻的宫殿也能把你绕晕了。

刘璋跟在张让身后,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了尚书房外,门外是装备精良的御林军在守卫着,张让进去后,停了一会才出来,然后操着公鸭嗓子喊道。

“宣司隶赈灾使刘璋觐见!”

刘璋脑海里浮现出前世看过的一个小品,小品里讲述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里边有句台词:“宣燕国使者荆轲觐见!”

刘璋走上前去,门口的御林军拦住他,开始搜查全身,待搜查完毕后才放他进去。

来到尚书房,刘璋大概打量了一眼,尚书房面积不小,这个从外边就能看出来,里边是一排排的木架。有些上边放着书本,更多的木架上放的是竹简,房内侍立着几个宫女和几个小太监,刘宏正端坐在龙榻上,面前放着一个精美的案桌,上边摆放着一些奏章,还有一壶美酒,正是刘璋出品的“神仙醉”。

张让指引着他来到刘宏身前,刘璋拱手施了一礼:“臣刘璋拜见陛下。”

刘宏摆摆手:“刘爱卿不用多礼,说起来朕和你还是堂兄弟呢,一家人不用如此多礼,显得生分了,来人!赐座!”

两个小太监搬来了一个凳子,刘璋谢过后坐下,也不敢坐实了,只有半个屁股沾着凳子,心里还很奇怪,这个时期已经有凳子了?那为何不推广?是大家坐不惯吗?

刘宏待刘璋坐下后,看着他笑了笑:“听说你字季玉?”

刘璋恭敬答道:“回陛下的话,是父亲给起的,两位老师也认可了。”

刘宏点点头:“那朕就唤你季玉了,季玉!听说这酒是你酿制出来的?”

刘宏指着桌上的“神仙醉”说道,刘璋抬头瞄了一眼,然后答道:“回陛下的话,是微臣所酿。”

不等刘宏开口,刘璋赶紧大倒苦水:“不过陛下有所不知的是,这酒酿制繁琐,虽然卖的颇贵,但产量并不高,而且当初还是多靠父亲和两位老师支持,微臣才能酿出此酒的,虽是亲人,可也得聊表心意才是,不能让别人寒心,微臣已经把红利分给了他们三成,抛开材料和人工费用,已经所剩无几,还得救济城外灾民,还请陛下恕罪。”

反正该说的都说了,为了怕帮助自己的亲人寒心,他都分给对方红利,你刘宏算什么亲人?有什么脸面拿这钱?你要是还要点脸,就别再提这事了。

刘璋显然高估了刘宏的视财如命之心,刘宏听后皱皱眉头,然后对身边的张让说道:“让父!可有此事?”

这显然是不相信刘璋所说的话,张让看了刘璋一眼,发现刘璋正脸色不善的看着他,不禁冷哼一声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刘大人所言确有其事,不过这酿酒材料和人工费用,我估摸着不会超过一成吧?刘大人还是要懂得取舍才是,要知道陛下为了给你的门客安排官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

合着是因为这个啊?感情是刘宏卖官卖惯了,觉得把官职白送出去有点吃亏,正好刘璋的酒水生意火爆,想从刘璋这收点利息,刘璋都快被气笑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如此奇葩,怪不得这大汉朝要亡了,真是该啊!

刘璋看了张让一眼,狗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小爷使绊子,是觉得小爷对你没办法?刘璋恭敬的对刘宏施了一礼说道:“陛下!有件事忘了跟您说了。”

刘宏奇怪的问道:“何事?”

刘璋继续说道:“当初微臣找过张常侍,让他代微臣把酒水红利奉上,张常侍没跟陛下说吗?”

眼看刘宏脸色不善的看着张让,张让更是被刘璋的话惊出一身冷汗,赶紧跪倒在地,大喊冤枉。

刘璋继续添油加醋:“不会吧?难道被张常侍独吞了?”

张让赶紧解释:“陛下!奴婢冤枉啊,只是最近忙着操办太后寿宴,奴婢给忙忘了,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刘宏这才脸色好看了点,转过头问刘璋:“你交给张让几成红利?”

刘璋看了眼张让,张让比划了两根手指,刘璋考虑了下,现在还不适合和张让彻底撕破脸,这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以后经常给自己使绊子,自己也防不住啊。

当下对刘宏说道:“回陛下!微臣当初上交了两成。”

刘宏继续问道:“现在此酒每月能销多少?”

刘璋回道:“如今产量有限,每月所得八十万两纹银左右。”

刘宏一听喜上眉梢,也算不错了,每月八十万,一成就是八万,自己每月啥都不干白得十六万,一年下来就是近两百万,要知道大汉朝的农税加各种人头税,一年下来也不过三百万,主要还是靠茶马盐铁养活朝廷,刘璋一年竟然能贡献这么多,已经难能可贵了,刘宏知道把他逼得太急了不好,还是见好就收。

“嗯!不错,你能有此心思,朕很是欣慰。”

刘璋点头称是,刘宏也许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对刘璋客气了很多,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司隶周边难民不少,可要小心应对,不要让那群世家之人抓住把柄,到时候朕也难做,你要知晓,你能得到这个位置,朕也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的。”

刘璋作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眨巴了两下眼睛,实在哭不出来,只好悄悄的沾了点口水摸到眼睛上:“微臣必然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一定把司隶难民之事处理好。”

刘宏很是满意刘璋的态度:“好!不愧是我皇室男儿,好好干,朕不会亏待你的。”

刘璋偷瞄了一眼系统,此时刘宏的信任度已经达到了(70\/100)两肋插刀的程度,看来再努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了,这汉灵帝喜怒无常,还见钱眼开,实在是不好对付。

趁着这个机会,刘璋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刚站起来的张让都被吓得一哆嗦,小爷,你可别再说了,再说杂家的钱袋子都要空了。

刘宏疑惑的问道:“何事??

刘璋恭敬的回道:“待洛阳周边难民一事处理完毕,臣希望可以求旨前往各州以朝廷名义赈灾,一切所需由微臣一力承担,微臣想让各种民众知道,朝廷并没有放弃他们。”

刘宏有点不能理解他这脑回路,你说你一个汉室宗亲,爹是九卿之一,母族虽然不是大世家,那也是富贵人家,你不好好待在京城享福,跑到各地去受罪?图啥?

刘宏思虑了一会说道:“倒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你为何要这样做?可否跟朕说说理由?”

刘璋如同戏精附体一般,趴在地上对刘宏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痛哭流涕的说道:“臣年少无知,仗着自己是皇室成员,又有父母宠爱,以前老是在城中行欺男霸女之事,自从有一日,臣出城游玩,看到了一群难民,他们面黄肌瘦、衣布遮体,渴了喝污水,饿了啃树皮,臣还亲眼所见有两个父亲抱着孩子交换,这是活生生的易子而食啊!从那以后,臣就发誓,此生不求做大官,只求天下难民能吃饱穿暖,臣就安心了。”

刘宏听的呆愣当场,久久无言,从他登基到开始亲政,除权臣、诛贪官,对大汉朝进行了几次改革,随后迫于世家压力,他也曾妥协让步。可是他始终认为这个天下是安定的,朝廷是强盛的,今天竟然从刘璋口中得知了自己不知道的一面,他真的被震惊到了。

一是没想到这个天下已经乱到这种程度,可各州郡主官只报喜不报忧,最多的就是拨钱拨粮。

二是被刘璋这种精神感动,天下竟有如此赤子之心之人,不求高官厚禄,不求名留青史,只是因为看不得百姓受苦,就甘愿自掏腰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刘宏是又伤心又开心,伤心的是,他身为一国之君,竟然都不如一介孺子,开心的是,这个人是皇室成员,他是保皇派,更能代替自己行事。

刘宏大步走到刘璋面前,亲自把他扶起来,看着眼泪鼻涕一起流的刘璋,刘宏郑重的说道:“季玉放心,等洛阳事毕,朕一定封你做九州赈灾使,让你代朕救济天下灾民,如你能圆满完成,朕必然为你封一侯爵之位。”

刘璋擦擦眼泪,激动的说道:“多谢陛下支持,臣不要什么侯爵之位,臣的愿望就是:封侯非我意,但愿天下平!”

刘宏哈哈大笑:“好一个“封侯非我意,但愿天下平”,季玉真不愧是我皇室男儿,如果朝中官员都能向季玉一样,何愁天下不强盛呢?”

刘璋也正色说道:“这天下一定会向着陛下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刘宏哈哈大笑:“好!借你吉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