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看食肆不大,仅能容下六张桌椅,但店内食物却是应有尽有、种类繁多,且为了满足客人品尝的需求,每道点心均可只点半份。

“这个主意不错,日后宋家糕点铺或者其他美食也可参考。”宋时落想到了宋家铺子不由得感叹。

“味道也很不错,一会你都尝尝,肯定会喜欢的。”

两人说话的功夫,小二便端着托盘过来了,不一会儿,本就不大的桌子摆放的满满当当。

灌汤小笼包、水饺、烧麦等,每种都不止一种,口味不一,宋时落看着桌上热气腾腾、小巧精致的食物,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他家的灌汤小笼包和菜烧卖很是不错,也是招牌。”

一直以来对面食情有独钟的宋时落便没有客气,直接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半份的分量确实不多,有些一份只有两个,甚至一个,宋时落吃的很是尽兴,将两个以上的点心全部尝了一遍。

对叶景琛也是佩服的很,这么好吃的店铺若是他不说,她八成是要错过了。

吃的过于开心的宋时落,自然的将每份一只的点心一掰为二,一半放在叶景琛的碗中,一半自己三两口直接吃掉。

吃的兴高采烈时,看到叶景琛盛满笑意的眼睛方回过味来,心里颇有些不好意思,忙岔开话题。

“这家点心真的不错,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店铺的?”

“自己寻摸的。”

当初科考结束,为了给宋时落寻摸京城美食,他可没少来这一片,除了酒楼,这一片的京城小吃最多,也最美味。

那段时日,他的一日三餐皆在外解决,百味坊美食街的各种小吃都熟稔于心,大多小吃也都品尝过,几乎没有一家是他不知道的。

当然,百味坊附近的食肆也是如此,这家食肆便是当时无意间发现的。

“你可真厉害。”宋时落夸赞。

“一般学识好的人,大多对生活琐事不擅长;像你这般全能型的人才可真不多啊。”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大多是不通庶务的,像叶景琛这般读书、生活样样精通之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便厉害了,一会再带你去别处品尝。”叶景琛脸上笑意不减,对宋时落的夸赞显然很受用。

两人今日便穿梭在京城的各个街角巷尾,天南地北的美食都品尝了一遍。因为两人不停地吃吃吃,直到最后实在撑的吃不下,也没忘记过过眼瘾。

临近傍晚,两人散步消食回去的路上,却意外的遇到了程致远这个老乡。

自科考放榜之日起,程致远便搬出租住的宅院,甚至都没来得及和叶景琛说一声。

之后殿试时虽打过照面,却未曾有过交谈,可以说两人现在关系处于可疏可近之间,对于两人的近况也只能从谣传的消息中得知一二。

马车停在一处酒楼门前,程致远走下马车,伸手扶着一名面容清丽、体态丰腴的年轻女子走下马车,不经意一转身,便看到了不远处的驻足的叶景琛、宋时落两人。

“夫君,可是遇到相熟之人了?”江宛亭寻找丈夫的目光也看到了两人,轻声询问。

程致远回神,眼神深沉,摇头,“不是,夫人该饿了吧,快进去吧。”

转身时深深的看了叶景琛一眼便走进酒楼,他并非不想同叶景琛交谈,毕竟叶景琛作为新科状元,现在更是在陛下面前露了脸,深得圣心,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可,今日时机不对,他不想让江宛亭见到叶景琛.......

宋时落有些诧异,当初在扬州时,他记得程致远同叶景琛关系甚好,毕竟听哥哥说起过,叶景琛在书院同大家都是保持距离,能和他同游,言谈之间也甚是熟络应当是好友吧。

两人这是闹矛盾了?

宋时落满满的好奇心已经从眸子里溢了出来,叶景琛岂有看不到之理。

“好奇?”

“嗯嗯。”

“还记得我同你解释的榜下捉婿事件吗?程致远便是被江家捉到的贵婿。”叶景琛言简意赅。

“哦。”宋时落秒懂。

难怪两人关系有些微妙,这可不嘛。

八卦消息、狗血剧情看的多了,他都能理解此时程致远的心情。若是见面了如何向江大小姐介绍?

叶景琛无论学识还是外貌皆优于程致远,难保江大小姐不会多想,万一见过了叶景琛,对程致远生出怨怪之心,怎办?

若是今晚遇到的不是叶景琛,是其他扬州同乡应该都会出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场景,而非眼前装作不识。

见叶景琛对此不是很在意,宋时落便没有继续探讨,转而聊起了其他的事情,这个小插曲便被两人放在脑后。

宋大勇这几日同宋老头两人在各个牙行打探,终于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将宅院及铺面都买了下来,宋氏所带银票已经所剩无几。

叶宋两家人、三辆马车便同来时一般,又自京城往江都赶去。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触目所及皆是风景,宋时落饶有兴致的观看着,不像来时天气炎热,只想待在车里一动不动。

因为一路顺畅、天公作美,回到江都时比预计的还早了五天,但距离婚期却是不足一月。

宋母一回家,连水都没喝一口,便抱着布匹去了自己相熟的绣坊,这一路她已经想清楚请谁为女儿做嫁衣,此刻便一刻也不耽误。

本来担心绣娘有绣活抽不开身,哪知绣坊掌柜得知宋家嫁女,所嫁之人正是江都名人叶景琛,立马应承下来,将宋母看中的绣娘手中的活计全部分给其他人,只要其专门绣制嫁衣,宋母自是感激万分。

待回到家,只来得及吃两口饭食,几人便又坐上马车回了乡下,并使人给书院的宋时宇传了消息。

宋老太等人知晓宋时落的婚期,皆是大吃一惊,时间这么赶!!

宋老太与孙氏皆是利落之人,几人便将婚嫁大事排了排,决定着手准备起来。

待大家商量结束,宋大勇从袖中拿出了五百两银票递于宋老太。

“娘,这是此次进京为官田指导地蛋、红薯种植,官府给的补贴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