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征战天下 > 第三十五章 迫降郑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接到南边斥候报告,李靖骑兵北上时已将南边各县所储粮草全部带走,并且在蔡州有李唐驻军,似乎就在等着他们撞上去。

没有粮草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当时选择南下的原因是李靖和杜伏威攻陷蔡州后全部北上,不想跟唐军撞上的缘故,但现在南边无粮可夺,还有守军,就没必再消耗实力了。

北上或西往都不是好办法,他只能选择往东边的汝州方向前进,可汝州也是李杜兵马北上洛阳的必经之地,那种的情况斥候还没有回来报告。

倘若汝州县城真有粮草,朱元璋又不得不担心这是李靖他们的圈套,以汝州粮草为诱饵引他往东行军,然后在路上伏击。

这是一个阳谋,你就算知道了这种情况,也不得不钻进去,因为你没有粮草了。

作为一个久战沙场的老将,朱元璋以前也用过这招对付过窦建德,兵不厌诈。

李靖的招数就是点朱元璋的死穴,你不想去汝州,那就创造条件也要让你去。

正犹豫间,派往汝州的斥候快马过来,来到朱元璋马前,欠身施礼道:“陛下,李靖大军于昨日午时过了汝州往北了,他没未动用汝州县城的粮草。”

朱元璋听后皱眉问道:“汝州城是否留守了兵员?”

斥候回道:“回禀陛下,李靖并未留守人马,反而还从汝州带走了两千青壮跟随大军起北上了。”

很明显的动作,仿佛就是想告诉朱元璋,汝州城空虚,你赶快来攻取。

如李靖所料,朱元璋现在已别无选择,他只能往汝州前进,哪怕那里是龙潭虎穴。

决定了的朱元璋又问道:“此去汝州地势怎样?可有发现杜伏威兵马的踪迹?”

斥候道:“回禀陛下,从这里往前八十里就到莽川峡谷,谷内是官道,此谷长达二十余里,最宽处十丈,窄处也有五丈左右宽,两边是高山险峰,林海茫茫,想绕行都没路;来去路上都未见杜伏威一兵一卒。”

朱元璋听后道:“传旨,斥候每十人为一组,每组相隔两里沿途搜索前进,发现敌踪立即回报,全军分前军、中军、后勤、后军四部分相隔五里进入峡谷。”

斥候听令,转身策马而去,战时斥候因随时都要执行急令,所有不下马跪拜主将,哪怕主将是皇帝也同样如此。

这条峡谷官道是绕不过去了,所剩粮草不允许朱元璋率军绕道南边,只得当机立断前往汝州。

杜伏威想要伏兵最好的地方就在这二十余里长的峡谷,几万人埋伏在内,斥候一点一点搜索过去,不可能发现不了。

将全军分成四队,又把后勤营放在中军后面,是为了保护仅剩的粮草,每部分相隔五里刚好前军出后军进,就算是杜伏威不在谷内伏兵,改成堵头堵尾之法,前后军也能有一战之力。

旨意一下,四个将军八名副将将七万人快速的分成了四部分,在最后一组斥候出发后紧跟了上去。

杜伏威所思所想都被朱元璋猜透,这一战还能如期而至吗?

正月二十,长安,太极宫。

李渊辰时就收到特战队传过来的情报,在薛礼神情严肃的请求下摒退了所有内侍,才将战报上呈给了李渊。

战报内容很短,但对李渊的打击却非常的大:正月十九一天,洛阳战场罕见的停止了战斗,据混进王世充军伍里的队员打探到的消息,太子于正月十八张须陀归降一战中被射杀于洛阳东门。

这消息的分量实在是太重,李渊还没看完就眼前一眼,双脚发软,差点没站稳,一屁股就坐倒在龙椅之上,

送情报的薛礼见状,想上去扶住李渊,被有些虚脱的李渊挥手制止,他稳稳心神,沙显着声音问道:“消息是什么时候到特战队的?还有什么人知道?”

薛礼双膝跪地,道:“回禀陛下,今日卯时才到的特战中心,正好微臣值班,译出来后没有丝毫耽搁就送过来了,因此,除微臣外就无人知晓了。”

李渊苍白的脸恢复了几分血色,爱子心切之下,竟然忽略了情报来源,此又认真看了一遍,才发现了疑点。

他点点头问道:“薛爱卿,有何看法?”

薛礼怔了一下,还是回道:“陛下,日前才收到朱元璋和赵匡胤先后撤出战场的消息,王世充和窦建德少了两大助力,想要攻下洛阳绝非易事,战场之上两军互派斥候打探、散布消息是常有之事,微臣认为,他们是故意放出太子殿下被射杀的消息,好鼓舞低迷的士气,迷惑陛下……”

李渊听到这里,心念一动,道:“速速加派队员前往洛阳,一定要得到确切消息。”

薛礼道:“诺,微臣告退!”

李渊看着急匆匆离去的薛礼,陷入了沉思之中。

罗禹此时才刚刚起床,他还得到千牛卫营地出示调令和虎符,率军赶往潼关接防,所以这消息他还不知道。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可能也不会相信,以李世民的武艺,普通箭羽根本近不了身,何况他身边还有那么多护卫,想要射杀他,难如登天。

罗禹不知道的是,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差点饮恨洛阳。

北门发生那么大的战事,夏军被唐军偷袭,内外夹击,斥候早在一开始时就回来报告了,他想抽兵增援,西门忽然杀出一支唐军,鲜衣怒马,箭如雨下,把西门的围城联军打得溃不成军。

这一冲就直接到了西门之下,将王窦两军一南一北分开后就驻马停止下来,双面列队迎敌,似乎就是来切断他与北城之间的联系。

东门那边也差不多是如此,从城内出来一支骑兵,同样以隔开两军联系为目的,并没有冲杀两军。

王世充心如死灰,洛阳之战胜负已分,夏军完蛋了,可能窦建德也完蛋了,四国联军攻洛阳,彻底失败。

其实从朱元璋和赵匡胤撤离之日起,他们的失败就是注定的了。

救援是没办法救援了,现在还是考虑一下自己的命运吧。

李靖在伊川城外守株待兔,南撤不是不可以,付出些代价还是可以冲破围困的,但只要他一退兵,洛阳城里的守军就会出城追击,如附骨之疽一般粘上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自己这十几万兵马又能逃到哪里去?

往东边撤退,步赵匡胤后尘,早两天还差不多,现在,晚了。

他猜到了赵匡胤的结局,绝对是阶下囚或战死沙场二选一,李家父子太过精明,用一个洛阳换取了半个天下。

正在他忧思苦虑的时候,亲卫副将进了军帐,单膝跪地道:“陛下,夏军大败,唐军生俘夏军五万,窦建德也被生擒,此刻正在洛阳南门外,要与陛下说话……”

王世充心如刀绞,挥手颓然道:“朕知道了,下去吧。”

唐军此举就是想迫他投降,唯一的援军没有了,我大唐援军却陆续到来,你还能坚持多久?

罢了,败在这样的人杰手里,有什么好说的?现在投降,以十万兵马还能谈谈条件,等将来如窦建德一般被生擒,可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窦建德还是得见,毕竟他是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没有退出的盟军。

王世充长长叹了一口气,颓然出了帅帐,来到洛阳东门之下,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惬意。

坐在囚车里的窦建德一身灰色常服,脸色苍白,花白的须发散乱,双眼无神,嘴唇干裂,嘴角还有白沫,左腿小腿处还包扎着一圈白布,隐隐还有血色渗透出来,唐军没有给他着囚服,应该是给他的最后尊严……

一代夏皇,竟然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王世充没想到两人第一次见面会是在这种情形下,相比起窦建德,他又何尝不心痛。

泪水滑落,两人隔着囚车相望,竟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还是王世充先开口:“窦皇兄,苦了你了……”

窦建德伸手擦了擦眼睛,苦笑一声后才拱手道:“王皇兄,终于不再是神交了,你说洛阳南北城门就这么点远,我们为何就不能早些相见呢?”

或许是嗓子太干,又或许扯到伤口,他的话沙哑而沉闷,时不时还皱皱眉头。

是啊,两人本就该早些见面的,却因身份原因迟迟不能一晤,如今场面,谁又能猜到?

世上的事都是如此,当你拥有时就不会珍惜,当你失去时,却又追悔莫及,比如爱情、健康、权势、自由……

李世民骑着战马慢慢来到两人面前,他没有下马,看了一眼王世充,道:“郑国是否全军放弃抵抗投降我大唐?”

王世充痛苦的闭起双眼,垂头道:“大郑国除,全军弃械,印信放在中军大帐,请大唐太子殿下移步接收!”

这几句话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说完后就双腿一软,坐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王世充既已下令全军弃械投降,此时的身份就变成了大唐同僚,李世民这才下马来到他身边,伸手搀扶起大哭不止的王世充。

初春的夜,凉如水,李世民坐在洛阳将军府的大厅中间,没有点蜡烛,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周围没有一个人,他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嘴角时不时的上扬。

一战除两国,这样的战绩足以让他骄傲一辈子,大唐一统天下的大业已经完成一半。

剩下的势力只要再花些时间,全部荡平易如反掌,大隋的强盛李世民是知道的,如果不是杨广过于心急,在没有休养生息完成之际就兵伐辽东,李家只会继续被他打压,然后慢慢收拾干净。

很幸运,杨广的心急成就了大唐,他在位时修建的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却在千秋。

也不知道观音婢和阿姐她们怎么样了,还有罗禹这个便宜姐夫,他在剑东还好吗?好久不见,我马上就能班师回朝了,等闲下来一定要到剑东去看看你们。

父皇还好吗?离开长安已一月有余,洛阳战事又一直悬而未决,而父子间因被围困断了联系,他老人家担心坏了吧,不过,结果还是满意的。

此间情形的战报下午就已传往长安,希望他们得到消息后能安心吧。

潼关的罗禹刚要钻进温暖的被窝,忽然连打好几个喷嚏,心中暗念道:“秀宁啊,我知道你想我,但也不用这么想吧……”

男人啊,总是口是心非,有老婆挂念着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怪她。

要是李世民听到他的心里话,估计都不会认他这个姐夫了。

长安,驸马府。

李秀宁皱了皱可爱的鼻子,睡梦中的夫君同样的可爱,还有调皮的二弟在一旁不停的捣乱……

长安,太极宫。

李渊却毫无睡意,洛阳之战的结果本来就等得心焦,又收到李世民遭遇不幸的消息,他很难平静下来。

巨烛将整个大殿照得亮如白昼,他在等最新消息。

“啊啾”,这声喷嚏他也免不了,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相隔几百里都能让他心念念的人有所感应。

夜已深,却依旧凉如水……